回覆列表
-
1 # 遁世迷糊人
-
2 # 靈官廟人孫玉龍
這句話出自:曾子,《春秋》。
原文:
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遠;人而不好喜,福其遠矣。
譯成現代語就是人如果樂行善,福雖然沒來但與禍的距離已經很遠了;人如果不樂於為善,災禍雖然還沒有降臨,但與福運的距離卻已很遠了。
這句話表達了曾子的“性善論”的觀點,倡導人們心存善念,多做善事,因行善而積德,禍事便會遠道而行不傷善德。
雖然如今的社會物慾橫流一大部分人心貪銀而媚浮,但心中不生惡念常懷為善行善之情總是不會錯,老話說的好不求的都要求三回呢,誰也難保自己這一世不求人,所以說與人為善便是與己方便,碰到別人有難伸手幫把不求饋報,自己以後逢難保不準也會有人熱心幫助自己。
不盡認同,這是君子相處的規矩。
君子“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所以“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曾子的話是論君子之交的論斷。
孔子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近了就表現的沒有禮數、缺少教養;疏遠了又會抱怨。
與小人好善,他們會覺得你好欺,會越發的不遜。福雖不至,禍亦不遠矣。人要是刻意疏遠小人,則小人怨起,福必不至,禍在當下。
可見曾子的話可用於君子,對處理對待小人,結論欠妥當。
結論雖有偏差,不過不妨礙推行。人人都好善社會會好很多,儒家有些觀念就是這樣,有些事如果推行有好的社會意義是會不管話裡是不是問題的,反正學不壞,至於你會不會吃虧他不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