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大家最關心的並不是ofo小黃車倒閉了沒有,而是ofo小黃車退押金了沒有,ofo是國內最早一批推出的共享單車,起初只是在校園裡面盛行,後來開始蔓延至各個街道甚至是海外市場,路邊停著的一排排ofo小黃車看起來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共享單車沒能改變倒閉和被收購的命運,曾經和ofo一同崛起的摩拜單車已經賣給了美團,創始人胡瑋煒選擇了離去,美團王興成了最大股東。
5
回覆列表
  • 1 # 大蝦一隻腳在路上

    儘快找到新的投資人或者融資,有了錢之後開始轉型升級,縮小投放量,做好使用者體驗。野蠻的擴張,粗狂的管理,導致口碑越來越差,運營成本難以支撐,進一步導致了今天的後果。有時候步子太大,反而不好。

  • 2 # 新到訊息

    商業模式決定了小黃車的最終命運。、

    本質上,這種模式對消費者是不利的,收取押金,單車的損耗率超過預估,實際上,有很多的商業模式的最終結果從最初就註定了不長遠。

    摩拜能夠成功賣身,確實是個例,只不過將風險轉嫁給了美團而已。

  • 3 # 木石心志

    現在ofo的資金鍊危機,看起來是錢的問題,但本質上是經營模式的問題,即便現在戴維拿到了新的融資(雖然不大可能),在不就的未來ofo仍然會陷入同樣的危機當中,這是ofo經營模式註定的。

    那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怪圈呢?原因在於ofo自身的造血能力太差,一方面除了使用者押金沒有其他成體量的資金來源,另外一方面小黃車線下運營、維護成本又居高不下,這就使ofo成了一項“惠民工程”,ofo不想著盈利呢,自己就沒法活,想著盈利使用者就會各種投訴。

    那麼再往深一步講,ofo的經營模式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呢?原因是共享單車只能成為一個新的流量入口,簡單說就是共享單車只能成為某個商業生態裡面的一個入口,本身不可能成為獨立的業務。就好比商城門口各種花枝招展的擺設,其作用只是把客戶吸引到商城裡面來,本身是不創造盈利的。

    我們同樣可以在其他共享單車身上找到這樣的例子:哈羅單車成為支付寶的一個流量入口;摩拜也主要成為了微信的流量入口;青桔單車更是滴滴一個新的流量入口。所以我們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市場不會存在獨立的共享汽車運營商,未來留給ofo的路將會越來越窄。

    那麼再回過頭來看“現在該怎樣拯救ofo?”答案是需要ofo進行自救,改變自己的經營模式,從目前的情形看留給ofo的有兩個主要的選擇:

    第一,委身哈羅、摩拜、青桔之下,搖身一變成為他們當中任何一家的線下單車資源,也就是說ofo牌子摘掉掛上其他共享單車品牌,獲得一個稍微穩妥的退出方式。當然,這個選擇戴維應該不會考慮。

    第二,抱大腿去吧,成為某個生態體系下的流量入口,我現在比較看好ofo跟小米的合作,因為小米也在積極打造智慧家居生態,如果在共享出行領域也加入進來,對小米來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現在ofo本身經營困難,小米可以坐收漁利,除小米外,美團同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我的角度看,以上兩條路對ofo算是一個不錯的自救的方式了,未來路該如何抉擇還需要戴維及其團隊做出最終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紙的發明的時間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