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62127250678

    畢昇是北宋中期的一個讀書人。那時盛行雕版印刷,就是在堅硬的木板或銅板上雕出凸起的反體文字,經刷墨、鋪紙、加壓後得到正寫文字的方法。

    畢昇家附近有個書坊。他常常看到書坊裡,刻了字的木板堆積如山。書印完後,這些木板就當柴火燒了。他覺得十分可惜,於是心中萌發了改進雕版印刷的念頭。從此,畢昇經常到書坊向工人學習印刷技術,還找來許多資料,進行比較、探索。

    有一天,畢昇正在刻一部書稿。他邊刻邊想:有很多字在文章中是經常出現的,可每次都要刻,太麻煩了,要是刻一次就能反覆使用就好了。對!如果刻出來的字可以拆開,再自由組合,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想到這裡,畢昇很興奮。但字怎麼才能拆開呢?拆開後又怎麼才能合攏印刷呢?如果把字一個一個地分別刻在一塊小木板上,也許能行。

    於是,畢昇立即動手,把整塊整塊的木板弄成一塊塊半寸見方的小木塊。然後,找出3000個常用的字,試著刻在小木板上。

    他把每個單字都刻上好幾個,有些常用的單字像“之”、“也”等,都刻了20多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字刻完了。

    怎樣才能把需要的字很快地挑出來呢?為了解決揀字難的問題,畢昇考慮了很久。最後,他把這些字按音歸成十幾類,一個韻部一個類,同一類的放在一個盤子裡,每一類都按部首筆畫排出順序。

    第二天,畢昇拿著木活字走進書坊,談笑著請大家幫助他試驗一下木活字。

    熱情的雕刻工們按畢昇的要求,用松脂、蠟和紙灰敷在鐵板上,填進木活字,再放在火上烤。待松脂熔化後,用木板一壓,滿滿一框木活字就整齊地粘在一起了。

    畢昇把墨均勻地塗在木活字上,再把紙鋪上去,用刷子輕輕一刷。揭了下來,一張字跡清晰的印刷品呈現在大家面前。但連印幾張後,字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木活字質地軟,容易吸水變形,印刷時受墨多了就要膨脹。

    “怎樣才能找到一種既不吸水,又能雕刻成字的材料做活字呢?”畢昇為尋找新的材料絞盡腦汁。

    一天,畢昇見妻子用瓦罐燒水,猛然想到:如果先用泥坯刻好字,再進窯燒,不就可以製成像瓦罐那樣不吸水的泥活字嗎?於是,他在家裡的後院搭起了一座小窯,又用膠泥製成許多半寸見方的“小土坯”,刻成5000多個字塊,然後點火燒窯,日夜守候。兩天後,一套不吸水、筆畫清晰、堅如牛角的泥活字終於製成了。

    畢昇把活字版拼好,試印了300多張,一張張都清清楚楚,大家看了不禁拍手叫好。活字印刷終於試驗成功了!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具有成本低、速度快、質量好的特點,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比歐洲金屬活字印刷整整早了400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t的原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