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行天下142356615
-
2 # 一條遊蕩上岸的鹹魚
小時候沒空調家裡也沒錢買風扇,有把小扇子扇感覺頓感涼意了。現在沒有空調感覺身上著火了一樣。出升的太陽,時代變化在召喚!
-
3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沒有電風扇、空調的時候,並沒感覺現在這麼熱,接近40℃的氣溫從來沒遇到過,到底是因為氣溫高才有了電風扇和空調,還是因為有了電風扇和空調氣溫才如此高,都有點糊塗。
常見的降溫工具就是蒲扇,不過手懶,幾乎不扇蒲扇,到現在也是這樣,有時買把摺扇也幾乎不扇,只是為了扮酷,模仿電影上的人物,將摺扇拿在手裡,一甩“唰”的將摺扇開啟,再一甩“唰”的將摺扇合上。摺扇質量很差,甩不多長時間,上面糊的紙就開裂了,自己用漿糊粘粘還能用一段時間。
那時,附近還有幾個水塘,不遠處還有幾條小河,水塘和小河裡的水還很乾淨,尤其是河水清澈見底,有時渴很了還喝過。所以,天熱了就去游泳,但也並不是純粹因為天熱,就是玩耍的一種方式。
住的是土房子,牆基是用青磚砌成,厚度是50公分。上面牆體是用加入麥秸的黏土製成,先將黏土摻上麥秸,加水和成粘稠的泥,然後,用挑泥的叉子將和好的泥一塊一塊的堆砌在牆基上,一次堆砌大約一米左右就停下來,讓牆體自然風乾(叫晾茬),等乾透了,用鏟子(形狀類似魯智深的方便鏟)參照牆基將多餘部分去掉。然後接著往上堆砌,直到合適的高度。牆體砌好晾乾後,就是上房梁、房檁,上面蓋上用蘆葦編制的欄笆,在鋪上厚厚的一層蘆葦葉或麥秸等,在用一層黏土覆蓋。然後,用黏土和麥秸一起和成的泥(比砌牆的泥要稀)泥一層,最後,還要泥一層石灰。這樣一套工序下來,房頂至少也有50公分厚。所以,夏天曬不透,冬天凍不透,可以說是冬暖夏涼。天熱時,走進房內就有種涼蔭蔭的感覺,晚上睡覺,整個夏天都要蓋個被單,甚至是薄被子。
總之,沒有電風扇和空調的日子,沒有感覺到很熱,也就沒有刻意的去考慮如何避暑。
-
4 # 使用者2417381899030
電風扇雖然早就在中國出現,但絕不是一般百姓家中必備的,記得70年代電風扇的產品不是很多,上海產的“華生”是老牌子的產品,在廣州品牌風扇是“鑽石牌”(廣州產),必須用票購買,一百多元的電風扇還真不是一般百姓家庭買的起的。那年代大家一般都沒電風扇,夏季炎熱,每天下午5點多鐘大夥便天台霸位子,澆涼水,晚飯後天台便佈滿了人,大人們聊天喝茶,小孩們在涼蓆上玩耍。最受歡迎的是會講故事的那位,鬼故事成了“故事會”的主角,夜晚的星空,常常看見老式探照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白光,慢慢就睡去,時常半夜小雨,夾著涼蓆便滾回家中,繼續睡去。那個年代空調是何物?為了感受一下冷氣的滋味,特地山長水遠地跑去“友誼劇院”看場電影(那年代全廣州唯一有冷氣的地方)。
回覆列表
在以前,農村沒有電扇,空調。甚至電都不經常有,那時的夏天,人們通常拿一把蒲扇,來驅出炎熱。70前的都不會忘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