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已故親人也是一樣,過年前都有祭拜祖先的習俗,形式多樣,這也是一種老的傳統習俗了。
1
回覆列表
  • 1 # 瞥之驚鴻1

    答:肯定要,但名稱上不叫送壓歲錢,我們這裡叫上墳或燒紙。從大年三十到新年正月十五這段時間,不同的親屬關係會按約定俗成的時間對已故長輩上墳或燒紙。直系親屬時間是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嫁出去的女兒時間是初三或初四,其他關係的親屬可在這段時間裡的任何一天。其意思主要是表達對故去親人的感恩或祁願保佑。還有層意思是本著孝心對已故親人進行安置,意即給錢他們,讓他們也過年。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明明就是不存在的,但在感情上這是一種寄託方式,在道德是一種孝心體現,更是一種千百年遺傳下來的孝心文化,大家都認為必須這樣。

  • 2 # 猴子冷知識

    又快到了我們華人最重要節日,春節了。一年一次的春節,總是讓很多華人心潮澎湃,不管身在哪裡,咱們華人都要想辦法團聚,閤家歡樂一番。而在與家人團聚的時候,難免會想起那些已故的老人,那麼,過年了,你們那裡給不給已故的老人送“壓歲錢”呢?

    我老公是鹽城的,他們這裡是送的。一般是大年三十或者大年初一的時候,由家中的兒子或者孫子,或者是一起去送。所謂的壓歲錢,其實就是對著長輩的墳墓燒一些紙錢,再對著已故者的墳墓說一些感恩或者思念的話。

    而要說到給已故者燒紙,就要說到歷史上的蔡倫這個人。蔡倫發明了紙,可是周圍的人沒有見過紙,也不願意接受紙。所以,為了讓人們能夠對紙產生好感,接受並使用紙,蔡倫就和自己的妻子演了一齣戲。蔡倫讓妻子裝死,躺在家中,等到鄉親們準備祭奠妻子的時候,蔡倫就拿起紙來燒起來。這時候,蔡倫的妻子,按照計劃醒來,裝作是死而復生的樣子。目睹了這一切的鄉親,紛紛覺得紙是個好東西,而使用起來。而再死人前面燒紙的傳統也因此保留了下來。

    燒紙,寄託了親人的牽掛,和希望已故者死而復生的美好願望。不光如此,當已故老人到達100歲的時候,子孫們還會安排給老人做壽。有人問,老人已經在了,怎樣做壽呢?其實,一切都按照老人在的樣子操辦,只不過,沒有真的老人參與而已。

    其實,不管是過年送壓歲錢,還是給他們過百歲壽,就是一個形式而已。但是,這個形式卻表達了子孫的思念,子孫對他們的感恩,寓意不管長輩到了哪裡,他們永遠還是一家人。這種孝道,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長輩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感恩的心,和對長輩的孝順之情,長輩和子孫之間的親情,卻永遠的留在了人們的心目中。

    快要過年了,如果真的有另一個世界,此時不知道是不是也有著過年的傳統。我們就當另外一個世界的親人,和我們一樣,都在歡天喜地的準備著過年吧。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去燒一燒紙,送一送壓歲錢,告訴他們,我們沒有忘記他們,我們在這裡很好,讓他們在我們的思念下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裡責怪過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