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由“英雄”聯想到的?
3
回覆列表
  • 1 # 潛川老玉

    在社會上在某方面有正能量的突出表現的人可以稱之為英雄。英雄必須有擔當,有公認的某方面優秀品質,敢於承擔責任,有榜樣示範力量。

    英雄不問出處,事情不分大小,凡符合社會主流規則,敢擔當,敢作為,敢引領者皆英雄也。

  • 2 # 吹燈窗更明

    “英雌”這個詞最早出現於民國時期。

    當時,和民族主義一起興起的還有女權主義。女性在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開始尋求生命的價值和真正的獨立。

    而改稱謂是民國時期最慣用的改革手法,比如改“老爺”為“先生”。女權主義者就想啦:憑什麼那些稱頌女性的詞彙,總是具有依附性呢?

    女英雄,女俠客,女志士,女中豪傑,巾幗不讓鬚眉……

    必須得在“英雄”等詞彙前加個定語“女”才能指稱,搞得好像女性是男性的附庸一樣。

    不行,女性要獨立,先得在稱謂上獨立,要有專屬於女性自己的詞彙。

    於是,英雌隨之誕生。

    現在我們聽起來似乎很彆扭,但當時確實有不少人使用“英雌”。柳亞子就曾寫過“良妻賢母真齷齪,英雌女傑勤揣摩。”

    其實,類似的例子在歷史上也有。蘇軾在《黃州快哉亭記》中寫道:

    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宋玉的意思是,吹到大王身上的那是真正的雄風,平民百姓哪能享受,他們只能吹吹雌風罷了。

    每次看到這段,宋玉文學美男的人設在我心中就崩塌一分。這不就是強行拍馬屁嗎?

    因此蘇軾譏諷說,“蘭臺公子剛道有雌雄”,非得把風也分出公的母的。

    先前馬雲爸爸演的《攻守道》裡有一句臺詞,引用的詩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這句詩就是從宋玉的典故而來,原本一點也沒有浩然之氣,空氣中瀰漫的都是馬屁的臭味……

    回到正題,英雌的出現有沒有正面意義呢?只能說,在那個時代有,可以直觀地引導人們提起對女性覺醒的重視。

    可到現在,估計沒有哪個女權主義者會在意這麼膚淺的改革,流於形式,淺嘗輒止。

    人們不再使用“英雌”的另一個原因,是和平與穩定的大環境。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英雄輩出,英雌輩出,就有了可用的場景。

    而現在是一個缺少英雄的年代……

  • 3 # 青醬的甜味書鋪

    英雌與英雄是某種程度上的包含關係

    英雄的物件大意上是包含所有人的,

    但因為自古以來的慣性思維

    英雄偏向於泛指男性英雄

    而英雌就是相對的,她只指女性英雄

    英雌被包含於英雄

    與巾幗義相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情願刷禮物給網紅也不願意捐款給重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