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在今朝4
-
2 # 這名字該沒人搶注了
本人七零後。記事時大概七八歲,那時候還是大集體。過年前大隊開始分魚分肉,糧票布票煤油票。對於辛苦勞動了一年的農民來說,過年無疑是對他們最好的犒賞。七九年分產到戶後,農民們勞動熱情空前高漲,經濟條件也有所改善,再加上個體經營戶開始萌芽,年味更濃。九十年代以後貧富懸殊出現,新世紀開始後至今,社會財富分配更是天上地下。人們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社交方式的多樣化、春節前後的侯鳥式遷徒奔波,以及平時生活水平的逐漸好轉,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一種怪相吧!
-
3 # 音之坊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對於走過70、80、90年代的人來說應該都有最深刻的感受!那個年代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能感受到濃濃的過年氣氛,。可是,現在的過年已沒有了這樣的氣氛,年是越過越乏味,過年已然慢慢的演變成了一種形式,已失去了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澱。
究其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生活質量相比過去的提高。過去那個年代,物質相對匱乏,整個國家也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解決最基本的穿衣吃飯是大多數人奮鬥的目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春節,也就成了老百姓迎春接福、企盼來年能是個豐收年的重大節日,可以說,是舉全年收入之力過一個年,平時吃不到的穿不到的,到新年都有了。所以,過年肯定有意思哈。現在則不同,平時和過年沒什麼分別了,所以幸福的落差在漸漸縮小。
2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有很多傳統文化的丟失或淡忘。過年本來是一項華夏文明的傳承,裡面最精髓的部分就是文化的傳承,只有文化的東西柔合在裡面,才是它最本質的存在。可是把文化都丟掉了,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就好比一個人沒有了骨頭,也就失去了他鮮活生命所具有的本質。舉個很明顯的例子,過去的對聯都是自己家寫,即使自己家寫不了也是請鄰居來寫,那個年代有誰買過對聯,即使有賣,也沒有人買。就覺得自己寫有意思,一家人圍在一起編對聯,其樂融融,你出上聯,我苦對下聯。那種過程便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幸福。同時,這不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嗎?就這一件事來說,現在過年有幾個人寫過對聯,又有幾個人享受過這個過程。都是買現成列印好的,沒有過程的結果,你會感受到樂趣嗎?
-
4 # 紅狐27
以前心靈是純潔的,拒絕汙染,就是生活艱難些,也不歪想,堂堂正正。
以前過年樂在盼吃,盼玩;老家習俗一說:過冬至,宰聾子(雞);過臘八,宰瞎娃(豬);小時候的時光飛速而過,但記憶猶新,不曾忘記,每每回憶。還戀戀不捨呢!
如今的"年″雖然繁華,卻缺了當年的味道,堵心。
回覆列表
因為以前窮的時候,過年可以吃好的,可以不幹農活玩幾天,可以看龍燈等等。而現在條件好了,吃喝玩樂隨時都可以,以前過年吃的那些東西在今天都很平常了!聯歡晚會和電視劇等等隨時可以手機下載。甚至過年還不如平時吃得好,因為平時可以吃新鮮蔬菜,過年那幾天沒有人賣新鮮蔬菜,沒有新鮮蔬菜不說,反而要吃一些剩菜,所以現在感覺不到什麼年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