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丹書鐵券”是用什麼做的?都寫了什麼內容?
5
回覆列表
  • 1 # 共享投票

    看過《水滸傳》的小夥伴應該都記得柴大官人有丹書鐵券。當年柴宗訓讓位於已經黃袍加身的趙匡胤,趙匡胤為了籠絡人心,賜給了柴宗訓丹書鐵券,以示恩寵。

    丹書鐵劵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故名。

    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最早頒發於西漢,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從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皇帝經常頒發鐵券給開國元勳、中興功臣。只是鐵券上的字由丹書變為了銀字和金字。中國目前最早的丹書鐵券就是唐末錢鏐的鐵券,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宋朝確實頒發了鐵券給柴氏子孫,而且另立了“不殺柴氏子孫”的祖訓。明朝建立後,參照錢鏐的鐵券製作了丹書鐵券分賜給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名將。到了清朝,就不再有鐵券頒發。

    小夥伴們肯定好奇丹書鐵券上寫什麼內容?其實鐵券鐫刻的內容一般包括四個方面: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三、皇帝給被賜者的特權,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關法律,持有鐵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後代,可以享受皇帝賜予的種種特權。拿錢鏐鐵券來說,總共333字,傳至今日還剩一百多字,但是賜文還在。大體上也是四層意思:乾寧四年,唐昭宗賜予身兼多職的錢鏐丹書鐵券,封彭城郡王,食邑五千戶。然後是表揚錢鏐討平董昌叛亂,匡扶社稷。皇帝特許“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最後是皇帝承諾: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示天下。這塊丹書鐵券也成了後世範本,隔三差五的被皇帝要去參詳。

    錢鏐的丹書鐵券

    說到丹書鐵券的用途那就是耳熟能詳的免死了。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其實鐵券剛出時只是記錄功勳的作用,以示嘉勉,並無免死功效。發展到隋唐之際,丹書鐵券的頒發基本常態化,功能也有了免死功效,且免死次數、人數也比較多。可以參照錢鏐的鐵券。到了朱元璋時代,除了免死次數變少外,還多加了謀反不宥的限制。朱元璋給南安侯俞通源的鐵券就說到:除逆謀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勳。

    高陽伯李文的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只是統治者拉攏功勳的一種手段,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裡。碰到朱元璋這樣的領導,丹書鐵券其實就是個催命符。連水滸都戲說一下丹書鐵券,可見丹書鐵券也不是萬能的存在,安分守法最重要啊!

  • 2 # 王法延

    丹書鐵券是統治者一時興起,感謝有大功臣子之舉,也是拉攏或鼓勵人的一種做法,也是彰顯古代帝王權勢的一種,更是古代人對權力和法度的一種無視,弄得不好又是統治者借題發揮的一個把柄,最可憐的還是被統治者玩弄於股掌的愚臣愚民,看不透世事的可憐人,所以丹書鐵券也是古代統治者一個垢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人離猝死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