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手張二

    經濟在好也無用,年味都已經變了。80後兒時的記憶。現在已經無法找回。如今的春節,再也找不到當年的喜氣洋洋。是什麼原因?我痛苦的尋找著。有以下幾點。一,現在在外的父母想回家過年那是輕輕鬆鬆。不像以前交通沒有那麼發達。經濟條件也沒那麼好。二,社會環境變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工作車貸房貸。一系列原因。讓一些喜笑顏開的人們。暗地裡擔心著自己的債務。三,春節遊戲的現代化。已經變味。沒有了當時的本土氣息。各大娛樂場所。分散了該聚集在自己鄉村說家常的人們。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會在為大魚大肉而感滿足。各家住房。小車的攀比。沖淡了原來鄰里關係的和諧。年味被現在的社會環境沖淡了!

  • 2 # 易家巷

    人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加上年紀增長,盼望過年的興趣也就慢慢淡化了,一句話,有十元錢到街館吃頓快攴,也有五六十年代年節肚子裡油葷,二素二葷,米飯自加。

    那年月,過年比平月加二兩油,唯一一個月七兩油,肉票多半斤,一斤半肉計劃,豆乾票多幾塊,當然還有每戶二三兩黃花,木耳,壯麗牌香菸一條,四特酒一瓶,花生芝麻糖之類一些雜七雜八副食品。

    嘿,人還是驢子骨頭,現一小家中大魚大肉,四特李渡酒,山珍海味圍桌入席,還是大家庭上高檔酒店過年,好象也來不起勁了,約好中午11 點半開盤,拖拖拉拉要到一點鐘人才濟齊。浪費又很大,吃不完,就是打包回家,不多時又拋進垃圾筒裡了。人們還是特喜歡過去上世紀中頁過年年味,純,有機有會有嘮啕。

    過去過年對小孩讀書人來講,是處在寒假,卅夜盼著每位大人給幾角子錢紅包,正月初几上萬壽宮買鉛筆和練習薄,彩色臘筆和橡皮擦,或組團去兒童電影院看場電影,要麼去民德路看場木偶戲,到元宵那天化二角錢買把插燃臘燭的肖年燈籠。

    參加工作後,年前工會發年貨和電影票,初一二三放假,三十晚下午單位各部門就關門大吉,單位大門口大紅燈籠高高掛:"喜,迎,新,春"各四金字四燈,在從小年廾四就隨寒風搖擺,城鄉一派節日氣氛。

    從初一開始,玩得好的同事聚合會指定先騎車竄街走巷去一家接一家拜年,祝伯父伯母家長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中午在一家剛臘八結婚哥們吃飯,這都是過年前計劃講好的。

    現代社會過年年味今不如昔,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主為二點,一是固定電話興裝,代替用足走訪面面互拜年,二是各單位改制,人散揹走,各奔前程為了生存而聚少難合了,也包括現在各單元鄰里,進門要換鞋,這為阿三也不寃枉一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膀大腰圓胸大,適合什麼樣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