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堂的福音

    明治維新最核心內容就是教育。日本明治天皇用日清戰爭清國的賠款,大部分用於教育,日本及時地趕上了列強發展機遇。而彼時的清國正在為籌備慈禧太后的壽宴花費了清國一年的GDP。清國當時的文盲率十之八九人

  • 2 # 老肖彈Bass

    這實際上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以我淺薄的歷史知識分享幾個個人的觀點吧。彼時中日兩國都在進行著變革,而且中國的洋務運動比日本的明治維新開展的更早,從參與的階層來說,都是由兩國統治者發起並且直接參與的,在投入的物質條件層面,中國也不比日本少,但是檢驗兩國改革成果的一場“甲午風雲”,卻讓人們看到兩個亞洲國家改革成效是如此的不同。我們且就從這些不同點來說說吧:首先是改革目的的不同導致的改革進行的程度不同。洋務運動是清廷為了鞏固自身統治,而學習引進西方技術的一場運動,最終的目的是維護已經開始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統治,所以並沒有從根基上學習到西方的先進制度,“師夷長技以制夷”是洋務運動的口號,直白的說就是學學西方的工業技術好不受西方的欺負,但是隻買幾條軍艦,建幾座工廠,開幾間學校,是遠遠不能讓中國快速加入到近代化程序中的,清廷的中央王權制度當時已經是中國前進步伐上最大的絆腳石,這個制度不改,只靠引進西方技術,是無濟於事的;日本明治維新的區別就在於此,明治維新首先自上而下的確立了政治體制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不僅學習西方工業技術,更加的在教育、社會生活、經濟型別等方面全盤西化,真正成為了亞洲的第一個近代化工業國家。其次,從國際形勢來說,因為中國的富有和遼闊,吸引了全世界列強的目光,歐美各個新老強國紛紛利用戰爭侵略、經濟侵略等手段紛紛在中國攫取利益,而日本由於國家狹小而貧瘠,並不在列強的“選單”之上,所以幸運的贏得了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最後說一個可能比較玄的東西,就是國運。彼時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禍亂,可謂內外不寧,一次又一次的重擊使得清廷這條本已就老邁的巨龍更加難負其重,這正是清朝國運開始衰落之時;而日本為了成為世界強國,全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正是奮發向上之時,天皇變賣自己的財產,皇后捐出自己的首飾,日本數萬婦女下南洋寧作妓女,也要為興建中的日本海軍捐款,這樣的一副昂揚向上的氣勢,最終在中日兩國對賭國運的甲午戰爭中,使日本得以戰勝中國,獲得鉅額戰爭賠款,壯大了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付費音樂是否是目前最好的音樂資源配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