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之城
-
2 # 南極冰火
這就是中國文化文字的博大精深和偉大之處。要講清這個問題,先簡單講一下漢字的演化。
現在發現的我們的祖先最早的類似文字應該是巖畫,記載的是古人生產生活和狩獵的情形,嚴格來講不是文字,是圖畫,甲古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就是描述物體時,這個字與被描述的物體十分相似,即使第一次見這個字,見字就就識。如大象的“象”車子的“車”等,隨著語言表達的發展,很多文字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因此,出現了倉頡造字。倉頡造字就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部分意會文字。如“鳴、焱、眾”淼等。面積丶體積都是意會文字,面是平面,體為立體,積是積累,面積大小是由有長度寬度的小面積累起來後,體積是由長度寬度高度的小立體積累而成,而線是長度單位,粗線與細線無法積累,因此,有面積,體積,無線積。
-
3 # 劍客浪心2021
有個急轉彎故事說小明有兩個弟弟,一個是二毛,一個叫三毛,問二毛三毛的哥哥叫什麼?
出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就跟如果回答這個急轉彎問題時候脫口而出叫大毛的人犯一個邏輯。
原因太簡單了,長這個名詞概念中國漢語詞彙早已經有了。而後來的面積,體積,這樣的名詞是近代幾何學傳入中國之後引入了這個詞,之後又把原來的長專門定位名詞長度。這樣有了幾何名詞的長度,面積,體積,三個緯度量詞的基礎。
古代同樣有說面積的詞,例如方圓多少裡,就是面積概念,有多闊,也是說面積的概念,說體積也同樣有特定的詞彙,但這些都不太適合在幾何學專有名詞當中使用。所以後面才有了面積,體積,這樣的詞彙。這兩個詞彙是要比長度這個詞出來要晚很多的。而表示多長這樣的概念,如果再生造一個另外的詞,即沒必要又麻煩,所以就保留了長度這個詞。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說問小明,既然你兩個弟弟叫二毛三毛,你為啥非要叫小明呢?
-
4 # w無邊的思憶
積的意思是乘法的得數。面積體積是兩個和三個數相乘的得數,而長度只是由一個數表示,不是積,所以不能稱之為線積。
回覆列表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之前其他問答平臺上有類似的問題,有的答覆是比較合理的。其主旨為,長度是測量(度量)而出,而面積、體積都是透過長度的乘積而得到的。因為其所算之物分別為面和體,因而分別稱為面積和體積。
這種說法能夠自圓其說,但是否符合歷史卻尚需考證。限於資料和精力,我也無法給出可靠的考證,但有兩點線索可以拋磚引玉。一是《九章算術》中第一章第一題田畝有如下描述“方田術曰:廣從步數相乘得積步。”也就是說用長和寬的步數相乘就得到田畝的面積,其單位是“積步”。這裡基本上已經說出了今天面積這個詞的含義。二是對於具體的“面積”這個詞的第一個使用者,我並沒有查到,但最大的嫌疑人是先賢徐光啟。因為幾乎所有的傳記都聲稱面這個詞的翻譯是由徐光啟確定的,那麼確定“面積”這個說法的人也很可能就是這位學貫中西的學者。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問題,但限於能力,大約只能探討到這裡,希望有數學史領域的達人能夠給這個問題一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