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野生科學家
-
2 # 使用者向前看123
現在人類還沒有發現太空天體中存在生命的星球,但是,由於科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努力探索和研究,發現了離地球比較近的類地行星火星上有比地球稀薄的大氣層,還有液態水,所以這種現象,吸引著人類不斷地向火星上探索研究。
太空電梯是人類大規模走向太空,我認為就現在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是不可能的,至於將來如何,那就要看人類的發展了!
為什麼說太空電梯是人類大規模走向太空是不可能的呢?從現在來看,這是因為首先離開地球環境,就沒有人類適宜的空氣,溫度和溼度等等,人類就不可能生存。其次地球和太空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它們除了自轉,還要公轉,所以也沒有辦法建立太空電梯兩頭的支撐點。
以前,人類用宇宙飛船載人登陸月球,而太空電梯是人類大規模走向太空是不可能的!
科學愛好者報到!
太空電梯的設想由來已久,不過到今天它仍只能出現在各種科幻小說中。
人類要想探索宇宙甚至殖民宇宙,就必須擁有可以恆星際航行的飛船。要在封閉空間中平穩執行一個生態圈,並設定各種動力系統、迴圈和保障系統,這艘飛船肯定是巨型的。想讓這幾十萬噸的船體直接從地面上起飛,脫離地球引力,以目前和可預見未來的技術能力是很難做到的。
太空電梯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把部件、人員、燃料透過太空電梯運進同步軌道空間站,在空間站船塢中組裝發射,這樣就可以避免陸地發射,省下巨量的燃料了。進入太空的成本也將由現在的每公斤十幾萬降低到幾塊錢。而且由於太空電梯終點站在3.6萬公里以上高度隨地球一同旋轉,它的速度也是巨大的,從這裡發射飛船的話,只需要很小的加速度就可以了。
太空電梯設想很好,但所需克服的技術障礙也是巨大的。
纜索方面:可以用碳奈米管來編織。不過目前僅能製造幾毫米長度的。纜索中間還要佈置大量磁體和導線為吊艙供能,四萬公里纜索總重量將超過一萬噸。
地面基站:可以造在赤道上地質構造穩定處,也可以選擇水上浮動平臺。這大概是難度最低的部分了。
平衡錘:可以在距地面3.6萬公里的同步軌道上建設超級空間站。其實為保證系統重心,空間站的高度應該大於4萬公里,以保證整個體系的平衡。空間站既是發射基地,又是太空城市,還是平衡錘。但必須老老實實用火箭一點點發射上去。
吊艙:磁浮列車與飛船的合體,載重儘量大些。時速達到1000公里的話,40小時就能進入太空了。
以上幾樣,無論哪一條,它的研發、施工所花費的經費都將是天文數字。如果能找到近一步降低火箭發射成本的方法,太空電梯計劃恐怕就得胎死腹中了,畢竟用火箭將太空船各個部分發射到軌道,再組合對接的方案也是可行的。所以對於太空電梯,暫且期待著吧,萬一哪天相關技術有了巨大突破呢。
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拋棄繁複的計算公式,拒絕無聊的堆砌資料,一起開啟腦洞,科學,其實也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