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看看我寫的吧

    穿漢服,說漢語,與漢族通婚,任用漢族官員等。

    以歷史上幾個朝代為例:

    反例: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重用漢族大臣,推行很多漢化政策,但是元朝曾經停止科舉考試幾十年,對漢族知識分子打擊很大。再加上元朝一直注意儲存蒙古的遊牧民族的特性,把百姓分成四等,對於漢人壓迫較重,推行漢語的工作沒有落實下來,後來持續了100多年就滅亡了。

    西夏重視學習中原文化和先進的農業技術,興儒學,仿照宋朝建立官制,實行漢族禮儀。

    清朝,後金統治者就大量任用漢族知識分子,八旗軍中也有很多漢人。 清兵入關後,一方面是鐵血鎮壓漢人的反抗,推行剃髮易服政策,讓漢人臣服,另一方面,清朝為了拉攏漢人開始拜孔子大興儒學,推行科舉考試。清朝入關的第二年就開科舉考試,無論是滿清貴族八旗子弟還是普通滿族人,在文化藝術、生活習俗、語言文字方面都逐步漢化,到清朝末年,很多滿族人已經連滿語都不會說了,與漢人區別不大。清朝在對外方面也自稱中國而不是大清。

    北魏,自建立之初就開始實行部分漢化制度,頒佈很多漢族的制度,如改革稅制、整頓吏治、實行官位俸祿制。 馮太后和孝文帝頒佈大量的漢化政策,比如穿漢服,講漢語,改漢姓,遷都洛陽,大力推行儒學和佛學,鼓勵鮮卑與漢族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由於漢化的成功,北魏出現了《水經注》《樂府詩集》等文學作品。 這都是推行漢語的措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車異味對人身危害性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