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後遺症

    好閨蜜秦可卿的葬禮期間,王熙鳳急急忙忙做了些什麼?她拓展了一門“壞人姻緣”的業務,愉快做起了兼職。一單收入白銀三千兩,是王夫人每月正經工資(二十兩)的一百五十倍,是晴雯、襲人等大丫鬟們月收入的三千倍。

    成本不過是書信一封,代價卻是痴男怨女兩條人命。

    所以,這場一本萬利的買賣裡,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每個環節都有問題。

    基本資訊應當屬實:一女二男三戶人家因為婚約而打官司,李衙內看上了女方,而女方和男方(守備家)已有婚約,如今女方要退婚。

    那麼可能不屬實的地方在哪裡呢?關於三方動機和情緒的陳述,淨虛說女方要退婚是因為被男方不明真相罵了一頓,很生氣所以要退婚。這套邏輯根本說不通,男方因為誤會而罵女方,女方生氣要退婚,男方不肯。

    既然男方認為女方“水性楊花”,又怎麼誠心誠意要明謀正取回家,怎麼會執意不肯退婚、不惜對簿公堂呢?

    究竟是李衙內家逼婚?還是女方家貪圖權勢見異思遷?很難說。

    究竟是守備家礙於面子賭氣、不願意退婚,還是這對小男女已生情愫、不肯向金錢勢力低頭?淨虛說是前者,但事實恐怕並非如此。

    退婚之後這對男女先後殉情而死,若不是真愛,誰會輕易捨棄性命?

    所以,我們復原一下故事真相,最有可能的情況是男女雙方原本情投意合,被李衙內橫插一腳、藉助賈府勢力拆散鴛鴦,最後導致一對神仙眷侶雙雙自殺。

    這和淨虛的描述有本質差別,她把一場殘酷的強搶民女、棒打鴛鴦,描述成“平等”的雙方賭氣。

    而精明如王熙鳳當真不知道嗎?

    她恐怕是知道的,她只是不在乎別人的生死,淨虛說完王熙鳳的反應是“笑”,她的態度是“憑她什麼事,我說行就行”。

    對於王熙鳳來說,人血饅頭的滋味很美味吧。

    其次,解決問題的渠道也很有問題,灰色鏈條的每個環節都不正確。

    王熙鳳讓自己的心腹來旺找人寫了一封信,信當然是假借賈璉的名義。王熙鳳雖然在賈府內擁有相當大的“話事權”,但在彼時語境下、對外的書信往來她還是不方便拋頭露面給一位男性官員寫信,所以勢必要借賈璉或者她孃家兄弟的名義。王熙鳳後來讓孃家兄弟辦事(張華和尤二姐的事),是找了他來親自囑咐的、而並非以他的名義寫信,可見孃家人不像賈璉那麼糊塗草包好拿捏。

    王熙鳳一封書信最後斷送兩條人命,借的雖然是賈璉的名義,毀的卻是整個賈府的百年聲譽。當然,賈府裡有賈赦這樣整天琢磨娶(搶)小老婆的老混搭,賈珍、賈璉、賈環這樣的小混蛋,所謂名聲也早就敗光了。

    王熙鳳之所以敢做這樣的事,是因為她知道這是賈府江湖潛規則所或許的,她知道賈璉以後倘若發現也不會反對、只會想“分贓”弄點銀子花。

    至於痴男怨女大好年華雙雙殉情,她不在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哪一個瞬間,讓你覺得過年一定要回家和父母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