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南明,是指明朝滅亡後,明朝皇室在江南建立的抗清政權,從公元1644年四月,崇禎皇帝殉國後,次月南京建立了首個南明政權——弘光政權,也稱福王政權,以此為南明的開端。此後,南明先後歷經了弘光,魯王(監國),隆武,邵武,永曆這幾個時期,但是總的時間很短,南明在清軍的兵鋒下只堅持了不到二十年(暫不算臺灣的明鄭政權),永曆十六年(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遇難之後,清朝基本上就完成了對中原的統一(臺灣除外)。 只有十幾年的南明,今天留下的歷史卻異常龐大,不僅有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官方史書文獻,還有大量民間學者留下了許多有關南明的歷史文獻,翻閱其內容卻大相庭徑,許多內容竟然是針鋒相對的,比如對弘光皇帝的記述,清朝的史書中記載,弘光皇帝是個貪酒好色之徒,南京城破之際還在忙著看戲。但是民國曆史中卻記載弘光皇帝是個很有雄心的君王,一心想幹一番事業,但是受制於朝中當權的軍閥,一腔抱負無處施展。 為什麼民國和清朝對於南明史的記載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12
回覆列表
  • 1 # 黃強黃不息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後半月,明思宗朱由檢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陪同下,來到北京煤山(今景山)一棵大樹下上吊自縊,大明帝國由此結束。大明王朝傳帝16位,享國276年。

    明朝滅亡之後,明朝官員,南方勢力擁立福王朱由崧(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明光宗朱常洛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長子),在明朝留都南京建立政權。五月初三,朱由崧在南京監國,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國號明,次年改元弘光,朱由崧即弘光帝,史稱南明。朱由崧政權是大明王朝滅亡後,沿襲大明王朝的南明的第一個政權。

    弘光元年(1645)清軍兵臨江南,弘光帝逃亡蕪湖,五月二十二日弘光帝被虜獲,次年在北京宣武門外柴市處死,年僅40歲。

    弘光政權倒臺後,浙江紹興的魯王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荒王朱檀的第九世孫),福建建寧的唐王朱聿鍵(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也都先後建立了政權,延續南明王朝。

    弘光元年閏六月二十八日,朱以海稱監國於紹興,次年改為監國元年。魯監國五年(1650)十月,清浙閩總督陳錦圍剿四明山等山寨抗清武裝,張煌言、王翊等敗走舟山。舟山攻陷後,轉到廈門、金門,依靠鄭成功。次年病死(一說被鄭成功殺害)。

    南明弘光元年(1645)閏六月丁未,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宣佈從七月初一起改弘光年號為隆武元年。清軍進入福建,由於鄭芝龍投降,隆武二年(1646)八月二十八日,隆武帝與皇后曾氏在福州殉難,隆武政權滅亡,僅建立一年零三個月。

    隆武帝汀州遇難之後,其胞弟朱聿鐭逃到廣州。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初五改稱皇帝,建元紹武,史稱紹武帝。十二月二十七日,紹武帝在教場檢閱習射,清兵攻進了廣州,紹武帝被殺。紹武政權僅存在40天。

    十一月十八日,在廣西肇慶,丁魁楚、瞿式耜擁立桂王朱由榔(明神宗朱翊鈞之孫,桂端王朱常灜之子)稱帝,仍稱隆武二年,到了第二年(1647)才建元永曆,史稱永曆帝。永曆十六年(1662)二月,緬王猛白將永曆帝及其眷屬送回雲南,四月十五日將永曆帝和太子被吳三桂絞殺於昆明城內逼死坡,至此南明四帝的最後一個永曆王朝結束,南明政權存在共19年,算是為大明王朝沿襲了19年,但是形勢與大明王朝則大不相同,偏安一地,而且是流亡政權。

    南明政權最大的問題,不是一致抗清,而是政權之間,政權內部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魯王勢力襲擊過隆武帝的軍隊,邵武政權與永曆政權彼此討伐,結果被清軍各個擊破。永曆政權與大順農民軍結盟時,一度勢力強大,控制到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四川等省,如果團結一心,有光復明室的可能,但是內部矛盾重重,各個派系鬥爭激烈,內耗巨大。

    儘管南明政權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政權更替頻繁,內部鬥爭激烈,各種人物各懷心思,各有目的,粉墨登場,彼此的關係也非常複雜,彼此牽扯,消耗力量,最終未能達到反清復明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郭濤執導並主演的新片《慾念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