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徐讀歷史

    整體來說,陳玄禮下場還不錯,沒有遭到清算。兵變之後,隨唐玄宗入蜀。安史之亂結束後,護送唐玄宗回長安,興慶宮(南內),封做蔡國公,封三百戶。為什麼陳玄禮不會遭到玄宗清算呢?

    ①信任。唐朝景龍四年時,陳玄禮就追隨唐玄宗,因為除韋后、安樂公主有功,唐玄宗時任陳玄禮為禁軍龍武大將軍。

    ②陳玄禮不是主謀。陳玄禮作為唐玄宗身邊的紅人,和楊貴妃沒有直接的衝突,所以他犯不著置楊貴妃於死地。是叛變的士兵,要求處死楊貴妃的。冤有頭,債有主,陳玄禮因為身份,只當了一次中間人。

    而因為兵變,唐肅宗登基,自然要感恩陳玄禮,要不然,自己不能登基,所以下場就還不錯了。

  • 2 # 幻中詩

    安史之亂,叛軍直逼長安,唐玄宗帶領一干人祕密出逃四川。玄宗一行慌不擇路,飢不擇食,晚上走到馬嵬驛。

    此時,將士飢疲,六軍不發,群情激奮。陳玄禮認為楊國忠作亂才導致安祿山謀反,於是由宦官李輔國轉告太子李亨,李亨拿不定主義。這時,吐蕃使者剛好帶領20多人圍堵楊國忠。士兵們大喊楊國忠與胡人謀反,並伺機殺死了他。楊國忠死後,楊貴妃自然難以倖免。陳玄禮帶領士兵包圍驛站,請求玄宗處死楊貴妃。玄宗自是不答應。不過當時形勢危急,老態龍鍾的玄宗,一時發抖,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縊死楊貴妃。隨後,陳玄禮過去驗視,脫去冑甲,請求謝罪。

    馬嵬驛兵變後,玄宗和太子分作兩路,玄宗帶著陳玄禮等一起進入四川。而太子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不久便在靈武稱帝,這就是唐肅宗。

    陳玄禮都是玄宗的心腹愛將。早些年任職果毅都時,陳玄禮就曾追隨玄宗參與誅殺韋后及安樂公主,功勞很大。玄宗掌權後,直接提拔為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跟隨玄宗素以忠信著稱,而玄宗也視其為心腹。馬嵬驛兵變,陳玄禮雖然是直接出麵人,但並不是幕後主使,其作用也是從中溝通協調,平息事態,推進事情解決,保全玄宗安全。玄宗應該是深知這一點的。況且士兵譁變時,陳玄禮又代表玄宗出面與士兵進行溝通。種種跡象來看,陳玄禮並沒有主觀逼迫處死貴妃的意願。退一步講,如果他真有這個意思,恐怕就不是殺楊貴妃這麼簡單了。

    隨著玄宗與太子隔閡的消除,玄宗自巴蜀回長安後,陳玄禮也迎來了他仕途的頂峰。不久,陳玄禮受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榮譽之至,少有人及。又過三年,陳玄禮病重去世。在動盪不安的時局中,陳玄禮的結局無疑是比較好的。

  • 3 # 妙齡老翁談歷史

    我們要清楚的是,陳玄禮並非剛開始就想要逼死楊貴妃的,實際上這是形式所迫。

    當時護送李隆基和楊貴妃離京的是皇家禁軍,而禁軍的首領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這陳玄禮已經跟隨李隆基很多年了,所以在衷心方面不容多疑。可是問題是,當時禁軍是臨時接到護送皇帝離京的,並且經過長時間的奔波,眾軍士們也頗有怨言,逐漸的產生了不滿情緒,而這種情緒經過長時間的積壓,很有可能就爆發一次內亂,令唐玄宗等人陷入危險的境地。

    陳玄禮也是一個資深的將領了,他很清楚禁軍當中所發出的訊號,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會出現軍隊譁變。一般來說,當逢此況,也可給予軍士們一些好處,畢竟諸多人遠離家鄉,本就應該予以補償。然而,這個時候獎勵制度斷難行通,因為出來倉促,並未帶錢,而很顯然口頭上的褒獎都是虛的,這個時候也難起到什麼作用,這個時候,陳玄禮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天子寵臣楊國忠。

    毫無疑問,楊國忠是奸臣,也正是因為他,原本的尚能夠勉力維持的大唐盛世也瞬間的崩潰瓦解,所以當時唐朝很多人都十分痛恨於他,包括這些禁軍士兵們。所以,既然要給軍士們洩洩火,那就拿楊國忠開刀吧,反正陳玄禮本身就對楊國忠不太感冒。不過陳玄禮也不是魯莽之人,深知此事重大,所以便去和太子李亨商量。而太子聽聞此事,也並未表示支援,陳玄禮也明白,太子也並不反對,畢竟誰都知道太子和楊國忠之間互相不對付。所以,既然已經有了底氣,那陳玄禮便直接召集軍士,稱:

    “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諮,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而眾軍士聽聞此事,紛紛表態,“念之久已,事行身死,固所願也!”也就是說,他們早就想將楊國忠殺之而後快了,既然老領導都發話了,那他們也就不再忌憚了。於是,誅殺楊國忠的行動便就算是這樣定了下來。

    那麼,又為什麼會牽連到楊貴妃呢?

    當時,既然要誅殺楊國忠,那自然也需要師出有名,所以就有楊國忠勾結外敵意圖反叛的說法。不過當李隆基聽到此事也頗為吃驚,儘管不太相信,但李隆基看著諸多兵士殺紅了眼,也只能裝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表示自己早就想殺了楊國忠了,但是一直沒有下手,既然禁軍代為動手了,那就就此為止了。然而,禁軍並沒有走。

    事實上,在眾多軍士看來,唐朝淪落至此,一方面是唐玄宗聽信奸佞,另一方面也是唐玄宗寵信紅顏。所以,他們還需要初掉一個人,就是楊貴妃。這時候,陳玄禮也稱:“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可見,這時候李隆基也到了要作出抉擇的時候了。正當李隆基陷入往日同楊貴妃相處之時的沉思而遲遲不能作出決定的時候,高力士進言“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一語驚醒夢中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也只能顧得自己了。

    恰如《長恨歌》所說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這一年,李隆基70歲,楊玉環38歲。

    在這次馬嵬驛之變後,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分道揚鑣,一個入蜀一個返回,而這個時候陳玄禮為表自己仍然忠於李隆基,故隨其一同入蜀。之後李亨在靈武稱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所以事實上軍政大權已然落入到李亨手中,而在安史之亂得以平息後,李亨請李隆基回到長安,而陳玄禮自然也一同回京。在回到長安後,陳玄禮被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後在上元元年病逝。

  • 4 # 嗔痴歷史觀

    要說逼死楊貴妃,其主謀並非陳玄禮,所以陳玄禮的歸宿並不差。

    至於具體是什麼樣的?就讓我帶你重回那段歷史看清楚一些!

    一、馬嵬坡兵變

    為了更好的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先講一講當時事情發生的背景。

    楊貴妃原本是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後來被李隆基假借替母親竇皇后祈福的名義,將楊玉環從李瑁身邊弄到寺廟,最後再讓其還俗成為自己的妃子。

    李隆基對楊貴妃“三千寵愛於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就在不早朝的日子裡,國家大事都交給宰相李林甫去處理。

    李林甫是一個奸臣,任用人的時候只用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於是整個唐朝朝廷上充滿小人,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伏筆。

    而李林甫做得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將安祿山推薦給唐玄宗,並且在李林甫的一再栽培下,安祿山從一個普通胡人做到平盧、范陽、河東三個地方的節度使。

    安祿山有兵有權,李林甫去世後,他與楊國忠一直不和,楊國忠與高力士多次勸李隆基殺掉安祿山,可是李隆基覺得安祿山並沒有影響。

    甚至最終天寶十四載安祿山起兵造反,一開始李隆基還有些不相信。可是事情已經這樣,沒有挽回的餘地,只能叫人去鎮壓安祿山。

    當時唐朝猛將很多,比如高仙芝、封常清這兩個久居西域的猛將。李隆基馬上任命他們前往洛陽鎮壓安祿山,防止安祿山攻進長安。

    可是他們一路招兵買馬,還沒有趕到洛陽,就發現安祿山已經攻破洛陽,所以只能退守潼關。

    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五月,唐玄宗聽信楊國忠的讒言,繼續命令帶病參戰的哥舒翰進攻安祿山。

    此時哥舒翰一樣是採取防守潼關之戰略,可是唐玄宗根本不聽,非要叫哥舒翰率兵作戰。六月初七,哥舒翰帶兵參戰,此戰號稱帶兵二十萬,可惜最後遭到伏擊慘敗,哥舒翰被俘,最終死在異鄉。

    哥舒翰一死,潼關失守,長安被攻破,李隆基命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帶領900精兵護送他們離開長安。

    在途經馬嵬坡的時候,六軍不發,士兵們十分憤怒,面對現在失魂落魄的局面,每個人內心都壓抑著一團火,要知道原本好好的開元盛世,現在淪落至此,誰也受不了。

    士兵們正在怒火中,陳玄禮為了讓士兵能夠正常行軍,必須得找一個人出來背鍋,可是這個人是誰呢?

    大夥心裡都心知肚明,安史之亂與楊貴妃和李隆基逃不了關係,李隆基是皇帝,忠君思想大家不敢動,楊貴妃是皇帝寵妃,也不能第一個開刀。

    這樣算下來,目前最適合的就是楊貴妃哥哥楊國忠,畢竟是他讒言導致哥舒翰潼關失守,大家才會淪落至此。

    於是陳玄禮對士兵說:“今天下崩離,萬乘震盪,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諮,以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

    士兵們聽後紛紛表示贊同,這時候吐蕃使者剛好帶領20個人圍堵楊國忠(估計這些都是陳玄禮他們安排的),士兵們大喊楊國忠與胡人謀反。

    於是大家蜂擁而上,亂刀將楊國忠砍死。也許是大夥殺人一下子抑制不住心情,殺完楊國忠大家依舊不行軍。

    紛紛表示天下淪落至此,楊貴妃脫不了干係,畢竟安祿山還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啊,這個事情當然不能逃脫。

    李隆基很是猶豫,接著高力士繼續說:“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

    唐玄宗一聽也有道理,目前這種局面,搞不好自己也要小命不保,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於是顫抖下令賜死楊貴妃。

    二、陳玄禮晚年

    馬嵬坡兵變之後,唐玄宗與太子兵分兩路,玄宗在陳玄禮的保護下前往四川,太子李亨則受命在北方平定戰亂。

    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

    至德二年,天下稍微平定一些,李亨將玄宗接回長安,陳玄禮跟隨玄宗回到長安,居住在興慶宮,並且封為蔡國公,食邑三百戶。

    陳玄禮最終也算善終,並沒有遭到唐玄宗的報復。

    結語

    陳玄禮之所以沒有遭到唐玄宗報復,是因為陳玄禮原本一直對唐玄宗十分忠誠,並且當時事發突然,環境造就的結果,根本不能責怪陳玄禮,李隆基雖然晚年昏厥,但是還是明白這些道理。

    看到馬嵬坡之變,我總會不覺感嘆,玄宗年少時多麼英明神武的一個皇帝,沒想到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人啊,就是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被溫柔鄉與財富所迷惑,要不然最後關頭只會後悔莫及!

  • 5 # 古今熱血歷史

    馬嵬之變後,陳玄禮表示對玄宗盡忠,隨玄宗入蜀;玄宗太子李亨不得已與玄宗兵分兩路,後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西南)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

    唐玄宗在成都時,健兒郭千仞反,六軍兵馬使陳玄禮與蜀郡太守李峘平定叛亂。

    至德二載,玄禮從玄宗自巴蜀回長安,居興慶宮(南內),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上元元年(760年)八月,陳玄禮致仕,大約於玄宗遷至太極宮(西內)甘露殿時病重去世。

    詩人杜甫在《北征》詩中提到:“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就是稱頌陳玄禮盡忠護國一事。

    馬嵬之變

    天寶十四載(755年),爆發安史之亂,東都洛陽陷落。隔年,安祿山進逼西京長安,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馬嵬坡(今陝西省興平市)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陳玄禮與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謀,誅殺宰相楊國忠,此時士卒缺乏糧餉,玄禮煽動士卒,說楊國忠是這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士兵們大怒,亂刀砍死國忠,並將其分屍,以槍梟首於馬嵬驛門外,長子太常卿楊暄;妹南韓夫人亦被士兵斬殺,御史大夫魏方進呵斥反遭殺害。楊國忠妻子裴柔與她的幼子楊晞、虢國夫人與其子裴徽雖然乘亂逃走,在陳倉縣被縣令薛景仙逮捕並處死。

    眾兵士均稱楊國忠謀反,故誅殺之,並圍困玄宗,請誅楊貴妃,防止楊貴妃日後報復。高力士亦勸玄宗屈於現實,玄宗不得已,賜死楊貴妃,史載玄宗“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尸寘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玄禮等乃免冑釋甲,頓首請罪:“國忠撓敗國經,構興禍亂,使黎元塗炭,乘輿播越,此而不誅,患難未已。臣等為社稷大計,請矯制之罪。”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史稱馬嵬之變。

  • 6 # 2許雲輝

    陳玄禮,唐朝名將,因助唐玄宗發動政變即位有功而出任禁軍統領。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陷東都洛陽,次年進逼西京長安。陳玄禮率部護送唐玄宗出逃四川。

    兵至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禁軍騷亂,請求誅殺楊氏兄妹等佞臣以謝天下。陳玄禮遂與太子李亨(後為唐肅宗)等人統一意見,奏請唐玄宗批准,誅殺了楊國忠等人。陳玄禮又請誅楊貴妃以息兵憤,唐玄宗無奈,“乃命(高)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並將楊貴妃屍體抬到驛站庭院中,“召玄禮等人視之"以驗明正身。陳玄禮確認屍身後,“曉諭軍士",是為馬嵬之變。

    其後,隊伍兵分兩路:一路由李亨統帥,受命在北方收拾殘局。平定叛亂後,李亨即位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一路由陳玄禮帶隊,護送唐玄宗平安入蜀。

    唐肅宗平定天下後,將太上皇接回長安,安置在興慶宮居住。陳玄禮因護駕有功,受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他一直留在唐玄宗身邊負責“久侍衛上皇"任務。

    陳玄禮雖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但因情勢所迫,故從未因此而受唐玄宗責罰。他侍奉唐玄宗長達45年,始終被唐玄宗視為心腹。760年8月,陳玄禮退休,不久後病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站排名為什麼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