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汶淐土著

    一本史書,相傳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

    這應該是古代對於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兩種不同的見解。大都是憑空想象的。

  • 2 # 滄海拾遺錄

    我來回答一下。《竹書紀年》是上古中國三大奇書之一,與《山海經》和《穆天子傳》齊名。西晉初年出土於戰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墓,從內容來看,應當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撰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這一點可以從該書敘事所使用的年號可以看出,前期用的是晉國國君紀年,三家分晉後用的是魏國國君紀年。西晉政府獲得魏王墓出土的竹簡,非常重視此事,組織當時著名的文人學者整理,並形成系統性書籍。這部書共十三篇,敘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周平王東遷後用晉國紀年,三家分晉後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二十年為止。其成書年代應該跨越春秋和戰國時期。

    最引起大家關注的是,該書中的許多內容與後世流傳的歷史相去甚遠,堪稱重磅黑歷史炸彈,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後世佔據文化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體系根基。如據該書《五帝紀》記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與儒家流傳的禪讓說法截然不同;《殷紀》記載,伊尹流放太甲而稱王,結果被太甲潛逃回殺害。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壓,這似乎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也顛覆了大家對一代賢相伊尹的印象。

    由於《竹書紀年》是諸侯國的國史,其對歷史特別是上古時期的歷史記載沒有利害關係,可信度較高。大家初讀到舜囚堯,太甲殺伊尹感覺很震驚,但細細品味,其實這種記載更符合對權力的追逐和人性的陰暗面的內在訴求。從古至今,只要有人有慾望,權力能夠帶來利益,進而出現爭鬥殺戮是自然現象。恰恰相反,後世人士經常追慕上古時期風氣淳樸,帝王品行高尚,哀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卻是不合情理之事。時代在變,只要還有逐利現象,人就會爭鬥不息。

    也有許多人質疑《竹書紀年》的真實性,認為這部書可能是三家分晉後魏國統治者為了給自己“下克上”尋求歷史依據,從而編造出來的偽歷史,故意抹黑上古先賢,為自己分晉佐證。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但《竹書紀年》的諸多內容能與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內容記載吻合度極高,並糾正了後世史書的記載。如依《史記》的說法,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而《竹書紀年》則記載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後世殷墟出土的一片刻有文字的龜甲上寫有“中宗祖乙牛吉”六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該書的可信度。

    該書在經西晉時期整理並流傳,在宋朝歷經了佚散,後世又對其再次整理,形成現今的《古本》和《今本》兩個版本,在一定程度影響了部分內容的可信度。至於《竹書紀年》是真是假,還要有待於進一步的同時期考古文獻發掘了。

  • 3 # 山水眼中的世界

    竹書紀年,疑因與儒家的傳統經典衝突,在儒學最黑暗的程朱理學佔統治地位的宋代被佚失了,這是儒學的勝利,也是史學的悲劇。現今存世的版本,是南宋以後的偽作,有些說法經不起推敲,有些說法又缺乏宋以前的文獻支援,故紀年中的孤證往往會受到質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現在的老師校外補課的現象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