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說青史

    春秋時期雖然周天子的地位不及西周時期,但是還是有名義上的威望的,各方霸主還是以尊王攘夷為口號稱霸諸侯。等到戰國時期鐵工具的普遍使用,各國變法井田制已經被破壞!最高象徵的周天子已經威嚴掃地,三國分晉周天子承認,田氏代齊周天子默許,實際也是沒有能力干預!各個強大的諸侯都看到天子無能,弱肉強食,就開始了吞併戰,強國形成默契,劃分勢力範圍,各自相互承認吞併的新領地,每每吞併一個周天子還來道賀,隨便領賞!

  • 2 # 雨夜v風聲

    在春秋時代的爭霸邏輯裡面,有實力、有道義、講規則,你只要服軟,就算了。 但是,要想用這套模式取得成功,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大家都這麼玩才行,這個時候已經是春秋晚期了,國際規則已經悄悄變化了。

    替換爭霸邏輯的是戰國的“滅國邏輯”。 雖然同樣是國際競爭,但這兩套邏輯在本質上不同,行動方式上差別也很大。 簡單說,爭霸邏輯是“近交遠攻”。離我近的小國,我要以德服人,收來做我的小弟,離我遠的大國,我才要跟他死磕,讓天下人知道知道誰才是老大。

    而滅國邏輯反過來,是遠交近攻。離我近的小國,我要先滅掉它,吞併它的土地和人民,讓它成為我的資源。而遠方的那些大國呢,我反正眼下也吞不掉它,那就搞搞外交,暫時不激化矛盾。 這兩套邏輯的結果也不同。爭霸邏輯因為投入資源太多,收小弟要資源,打大國更要資源,所以,一代霸主很難有持續性,整個春秋時代,換了五個以上的霸主,位子是輪流坐的。而滅國邏輯,則是終局性的,最後只能有一個贏家。

  • 3 # 朝史暮想

    春秋到戰國,農耕文化最大的突破是兩個東西:鐵質農器 和 耕牛。

    這兩件事物的出現,使得以家庭為單位的勞作成為可能。同樣的土地,用更少的人就能產出相同的產量,勞動力得到大大的解放。

    這樣就導致了兩種情況的出現:土地私有制 和 人口的增長,也出現了一個新的階層——地主階層。

    隨著財富的積累和人數的壯大,地主階層的勢力就開始不斷壯大,對於政治上的話語權的需求也越發旺盛。所有春秋末期和戰國早期的各國變法,從另一個角度來闡述就是以士大夫為代表的地主階層開始的政治奪權。

    這一個社會契機被諸侯國君王敏銳地把握住,於是開始打壓奴隸主舊貴族,解放奴隸,增加生產人力和兵源,頒佈私有制土地制度,進而達到國富軍強的目的。

    人口的增加和生產力的提高,就使得本國的資源,特別是耕地面積嚴重不足。這時候,就開始把內部矛盾向外轉移,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搶奪其他國家的耕地資源。

    戰爭發展到這個程度,就已經不是春秋時期割幾個城,服個軟就算的層面了,而是要殺死這片土地上的主人,讓本國民眾移民過來佔領耕地,發展生產。滅國就開始了。

    現在能理解為什麼戰國時期的戰爭,動不動就是幾十萬級的對抗,也動不動就是各種殺俘。只有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徹底削弱他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地去征服這片土地,讓自己的人民成為新土地真正的主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是讓你在野外呆三天,你會準備些什麼裝備?要是呆半個月,你又會準備什麼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