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立愛剪輯

    應該是因為觀眾的視覺神經有一定的疲勞限度,為了保證電影的觀影效果而制定的觀影時長!

    傳統電影的普遍時長就是如此,一兩個小時的電影正好把劇情描述清楚,半小時或者更短也就表演不出個所以然來,時間太長觀影疲勞後就容易睡著!很多兩小時以上的電影不是名導就是傳記片!後來慢慢的才出現短片,微電影等等的其他片種類和片長!

  • 2 # 畫外hoWide

    電影片長增長過,也下跌過

    當下電影片長一般在90~120分鐘之間,部分影片會超過兩個小時。

    但早期電影片長可能只有幾分鐘,像卓別林的導演處女作只有二十分鐘:

    後來隨著各方面技術的成熟,片長逐漸變長,到了60年代之後,又開始小幅度縮短。(見下圖)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電視對電影形成了衝擊,電影製作方為了留住觀眾,紛紛拍攝史詩大片,比如《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就長達三個多小時。

    而到了70年代,錄影帶興起,VHS只能容納2小時的影像,而Betamax只能容納1小時,所以電影製作方開始縮短片長。更重要的是,由於70年代電影製作公司對高成本大製作的盲目追求觀眾卻不買單,各大公司虧損嚴重,反而大量中小製作電影異軍突起,大獲成功。這些高票房小製作電影通常是青春片,片長也較短,拉低了這個時期最受歡迎的電影平均時長。

    到了80年代又有小幅度增長,可能的原因就是在VCD、DVD等新的錄影載體被髮明並普及後,2小時的限制就不存在了。

    看到其他回答說,超2小時的電影觀眾容易疲勞,其實只要足夠吸引人,三個小時的電影照樣讓觀眾目不轉睛,比如《阿凡達》。影響片長的因素還有影院的排片:

    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意味著影院要給你留出更多的時間,那麼一天能放的次數就變少,如果觀眾不夠多就容易虧本,所以一般商業大片傾向於超過兩個小時。而較短的電影就能排更多場次,但也意味著內容較少,觀眾可能覺得值不回票價。

    太長或太短都不好,所以經過長期的博弈,90~120分鐘對於製片廠和影院來說,都是較為理想的片長。

    更多內容可看“凡影週刊”[ ID: fweekly]

  • 3 # 法學博士

    電影最常見的長度是90分鐘。特別是香港早期的電影,幾乎無一例外。為什麼呢?因為以前都是用錄影帶,現在已經淘汰了。一盒錄影帶的長度是45分鐘。但是如果電影只有45分鐘未免太短了,於是大部分都是90分鐘,上下兩部,長度正好。現在的電影差不多都延續這個長度,當然大片肯定超出這個長度。電影越長,電影院排片就會減少。但是好萊塢比較“傻”,大片拍的很長。

  • 4 # 一畝三分地的世界觀

    因為人的尿點大概也是兩個小時,太長了忍不住會影響繼續觀影的心情,時間不夠兩個小時的觀眾會認為不值那個票價,差評!所以兩個小時剛剛好!當然電影時間長短是根據故事體來定的,電影在有本事的人手裡可長可短!

  • 5 # 餵飽一頭牛

    超過兩個小時的電影意味著影院要給你留出更多的時間,那麼一天能放的次數就變少,如果觀眾不夠多就容易虧本,所以一般商業大片傾向於超過兩個小時。而較短的電影就能排更多場次,但也意味著內容較少,觀眾可能覺得值不回票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影視作品中有哪些戰鬥力常年五五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