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鹿醬

    十幾歲覺得自己特別能說,口才好,長大之後覺得自己的嘴變笨了。其實這是在成長過程當中,會出現的很正常的現象。

    口才是什麼呢?華人對口才是很講究的,口才是表達主題運用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的口語表達策略,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取得圓滿交際效果的口語表達的藝術和技巧。這個是對口才的一個定義。

    問主的疑問,這裡說說我的看法啦。

    一、能說不一定代表口才好

    很多人說話覺得自己滔滔不絕,能說會道,讓對方沒有說話的機會,覺得自己很能說,口才好。其實這是最不會的說話的表現。因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至少是兩個人以上。會說話的人,懂得分寸,既自己會說,也能讓對方說話。

    二、思維的變化和經歷的影響

    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容易受環境的影響,這個環境指的是你所處的身邊的人的形成的一種氛圍。問主的疑惑是之前覺得自己口才很好,隨著不斷的學習,自己變得嘴笨。因為十幾歲說話,可謂是童言無忌,敞開了說。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之前相同的話用在另外一個場合不合適甚至還會冒犯別人。讓你覺得自己陷入了一種自己不會說話,不知道怎麼說話的疑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對世界的看法,人們認識你的第一步首先是談吐,也就是你說話的技巧。這個時代不缺說話的人,缺的是會說話的人。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你認為這句話沒有什麼其他意思,到了別人的口中就會覺得有其他意味。

    三、缺少真誠的交流和談心

    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想說話了,把自己封閉起來。近來的“你實現了朋友圈自由嗎?”一直是個熱搜話題。隨意的一個動態卻有很多種說法,讓人不敢說話。其實在平時當中,缺少真心的交流,每一次缺少的真誠的交流,就是離說話越遠,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想說話,無所謂的狀態。還會產生一種“反正我嘴笨,不會說話,那我就閉嘴吧”的心理。這都是缺少真誠的交流和談心。

    真誠的交流是會讓人理解對方的每一句話,把誤解說清楚,哪怕你說錯話了,他人也會理解。而不是讓你陷入“我不會說話,我嘴笨,那我不說了”的狀態。現在的人太缺少真誠的交流,有時候讓你嘴笨的不是不會說話,而是連交流都不願意了。

    四、多學習說話的技巧和藝術

    覺得自己嘴笨,有時候可能是不知道說話的藝術。有時候說話就是如沐春風般讓人舒服,讓人不會緊張不會怕說錯話,這就是會說話的魅力。這個是與生俱來的嗎?或許有,但更多的是後天的練習,正如很多演講口才家一開始都嘴笨,後面大量的訓練,才有了那樣一個身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丈夫撩騷,精神出軌,他也說了要改。原諒他,怎麼做才能過自己心裡的那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