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分宜天工宜品

    現在的雜交水稻其實就是轉基因水稻,它的優勢:

    抗病蟲害、抗倒性都更強。產量高,目前優質雜交水稻口感也很好。

    缺點:

    種子價格高,而且不能留種,必須每年買。因為是轉基因,所以有不確定性因素存在。

    常規水稻優勢:

    口感好,非轉基因,不擔心不可控因素。可以自己留種,省了種子錢。更符合如今對健康需求高的朋友。

    劣勢:

    容易生病,特別是重複種植後,會有稻瘟病風險,搞不好會絕收。產量相對較低。

    我種的是不打農藥化肥除草劑的常規水稻。不相信的可以加我給監控號,二十四小時時實監控。

  • 2 # 楊頭69151619

    這幾年,在部分專家的忽悠下。很大一部分人幾乎將雜交技術與轉基因技術劃等號。雖然從理論上說沒多大區別,實踐區別還是很大的。轉基因技術是透過基因編輯,不管該作物本身是否願意接受而強制編入,強扭的瓜不甜,作物本身的排異功能決定了該品種的不可持繼性。這一代你有藥物控制著,幹不過你,下一代繼續幹。所以轉基無法留種,留也會下一代減產或絕收,闢如人體器官移植,強行載入的器官既使熬過排異關,仍然需依靠抗排異藥物維持著,有不依賴藥物而不排異長壽的嗎?人類以為自己是救世主,太低估自然的力量。雜交技術雖然理論上仍然是基因改變,但技術手段是不同的。它雖然是人工授粉,卻是物種間自然選擇受孕與否,基因的改變是自然接受的結果,是基因自然淘汰而非強制植入,不存在物種排異現象,具有可持續性,人們只是在此基礎上淘汰劣質低產保留優秀高產品種,並不斷重複此過程,選出理想品種。其安全性無須質疑,所以早期雜交稻能獲得廣泛認可並在全國迅速推廣。解決華人的吃飯問題,為祖國的發展強大立下奇功。袁隆平袁老也因此倍受華人尊敬(百度袁老及雜交稻歷史應能知詳情)。

    但近年轉基因技術出來後,由於轉基因編輯的時效優勢和時人的功利心態,現在的雜交稻亦有走入歧途的危險。如果仍然堅持自然選擇的原則進行基因編輯,其安全性得以保障,或許是技術進步,如因功利原因而進行反人類反自然編輯,強制植入危險基因,可能就是災難的開始,有識之士的擔憂和反對不無道理。一切只能寄希望政府的監管和科學的良心。

    至於農民是否留種和能否留種,意義

    己經不大。真正原生老種在幾十年雜交稻種植後,基本已經消失,有也只在國家種庫中存在,農村能留的只有早年相對高產的雜交稻種。相比現在的稻種已是低產品種(但好吃),經濟效益無法說。現在的稻種,雖說不是轉基品種,但二代確實低產或無收。無留種意義。所以留種與否取決於個人對轉基的認識與認同。

  • 3 # 大地133737543

    自留稻種好,第二年不出芽的種子,是壞人控制你,不買它們這些惡霸的種子,無法種地,我們那麼多的種子田都被破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情侶很難堅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