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思咖啡屋
-
2 # 緣靜源淨
羅斯福之所以能連任四屆總統是有特定歷史原因的。
當時正值二戰白熱化階段,羅斯福已經決意要和日本戰鬥到底,如果這時候換屆的話,勢必會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
為了穩定人心,全面擊潰法西斯國家,至少明面上是如此,羅斯福毫無疑問的連任了第三輪,打破國父華盛頓的傳統,屬於逼不得已。
當然最後第四屆的時候還沒多久就死了,由杜魯門繼任,羅斯福也成為繼華盛頓和林肯之後第三個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
3 # 西柚拿來
準確的說是連任四屆,第四屆只當了72天!羅斯福第一屆擊敗胡佛!開始新政改革把美國從經濟危機從拖出來!到第二屆結束世界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由於需要一個強勢領導者,羅斯福再次當選,於是1940年羅斯福破例再次當選!1944年羅斯福由於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於是成功當選!不過72天之後病逝。美國國際霸權奠基者!
羅斯福連任三屆總統,擔任總統時間最長且德高望重。為什麼連任?因為戰爭,美國憲法規定戰爭期間不進行大選。
但回溯到當時歷史情境可不是這樣,羅斯福整個執政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到了1936年,實際上他當時的處境非常危險。羅斯福自己說過,如果“新政失敗了,就是美國最後一任總統”。儘管有些誇張,但卻道出精髓。
有一次讀到羅斯福總統關於四大自由:‘The first is freedom of speech and expression ,the second is freedom of every person to worship God in his own way, the third is freedom from want, the fourth is freedom from fear.’ 即言論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前兩句的freedom of something,自由地做什麼,很容易理解;但後兩句freedom from something譯成免於.......的自由,很不好理解。查字典也是免於.......,如何做到免於......自由呢?難道一個人可以自由的選擇免於匱乏、免於恐懼嗎?因此,那時我認為翻譯成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不能反映出羅斯福總統關於四大自由的觀點。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美國處於最困難的階段,專制主義、納粹主義、軍國主義佔據世界舞臺,而民主政治並沒有顯示出它應有價值。而羅斯福總統堅定地認為一個民主的國家應給予人民四大自由,因此,freedom from want, freedom from fear的意思應是國家應讓人民免於匱乏和恐懼,從而使人民從肉體上和精神上獲得自由。
“四大自由”是羅斯福的創見,在提出來的時候就寫入了歷史的豐碑。什麼叫免於恐懼?在一個法治國度裡,免於恐懼就是每一個人對於自己生命和公權力之間的關係有穩定的,正當的預期。
前蘇聯有一個笑話,就是早上克格勃來你們家敲門,問你是伊裡諾維奇嗎?如果此時你能說,伊裡諾維奇住在隔壁,這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其實,前蘇聯斯大林期間經濟成績還是很大的,但它缺了一個東西,就是每一個對自己生命和公權力之間關係的穩定預期。
而羅斯福總統率領美華人民走出1930年代經濟危機,是反法西斯最核心的人物,他帶領美國打贏了二戰,奠定了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不幸地,他沒能看到二戰的最後勝利,1945年4月12日,突發腦溢血死亡。
羅斯福總統去世的那一天,副總統杜魯門得知,急忙趕到白宮,迎頭碰到羅斯福夫人,他就趕緊上去問,總統去世了,你看我有什麼能幫到你的嗎?羅斯福夫人看了他一眼說,你現在是美國總統,真正有困難的人是你,我倒是要反過來問,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從羅斯福夫人的話語中可以體會當時的總統工作壓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