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初母嬰生活研究院
-
2 # 中醫兒科殷旭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現代醫學認為它是由白色念珠菌(一種真菌)感染引起的。一歲之前的喝奶寶寶多發。常與家人不注意衛生有關,洗奶瓶沒有嚴格消毒。或是家人有腳氣真菌感染有關。極個別的也可以見到寶寶免疫力差或長期服用抗生素有關。建議去找醫生看看明確病因。
-
3 # 麥子媽咪
2.寶寶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容易被感染。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乾淨,或者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3.不小心接觸到有感染念珠菌的食物、玩具、衣服等。
4.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過集體生活,容易交叉感染而患上鵝口瘡。
總之,一切與寶寶口腔接觸的東西都要保持清潔乾燥。
-
4 # 早教寶典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俗稱“白口糊”,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見於嬰幼兒。這種真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健康的人體內和體表也會帶有這種白色念珠菌。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平日裡要加強個人衛生,在餵養寶寶前,先用清水擦洗乳房,哺乳時注意清潔衛生能夠起到一定的防禦作用。
-
5 # 使用者96487539737
鵝口瘡的本質,就是下焦寒涼,虛火上浮。
就是熱氣在下焦,藏不住,就浮上來,這個浮出來的出口,就是鵝口瘡,或者口腔潰瘍,小兒叫鵝口瘡,大人的叫口腔潰瘍,本質都是一樣的。
下焦寒涼,具體來說就是肚子冷腳冷,可能有拉稀消化不好,大便裡面看得到食物。
治療方法的話,先讓下焦熱起來,同時收回這個上浮的虛火。
其實這個問題,我之前應該回答過,對中醫中藥有興趣,可以看看我發的其他回答。
-
6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鵝口瘡是新生兒常見的口腔炎症,在產道中寶寶就易感染鵝口瘡,出生後由於某些原因發生感染,如果在生產寶寶的過程中,媽媽使用了抗生素,寶寶感染鵝口瘡的機率會增大很多,寶寶消化不良,體質虛弱,慢性腹瀉,引起酵母菌的增生而誘發,寶寶常用的奶瓶,奶嘴不常清洗,消毒也會有黴菌,引發鵝口瘡。所以寶寶常用的奶嘴要高溫消毒,寶寶常玩的玩具要開水煮沸消毒,清洗,寶寶的衣服經常換洗母乳餵養的要在餵奶前,洗手,擦洗乾淨乳頭,每次給寶寶喂完奶後,可以喂點溫開水,衝淨寶寶口腔內的殘留奶汁,防止黴菌生長,所以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是關鍵。
回覆列表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發的新生兒、嬰幼兒口腔粘膜炎症,因患兒口腔黏膜表面會形成片狀白色斑膜而得名。引起鵝口瘡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體的面板、腸道、陰道中均有寄生,但發病與否取決於人體的免疫力和適應性。
1.當產婦陰道有黴菌感染,胎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到了母體的分泌物就可能導致感染。
2.媽媽的乳頭、嬰兒的奶嘴、奶瓶清潔消毒不徹底,可能導致感染。
3.沾有白色念珠菌的食物、衣物、玩具接觸到嬰幼兒,也會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交叉感染,這類傳染由於基數大,所以傳染性極高。
5.體質較弱的嬰幼兒長期服用抗生素、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也容易被念珠菌黴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