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嘯鷹評
-
2 # 武器百科
埃裡希·魯登道夫是德國的著名將軍。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重要主將。是德國納粹覺醒程序中最重要的助力。
正是魯登道夫及其跟隨者們炮製的“德國沒有戰敗,而只不過被猶太人在背後插了一刀”的惡劣謠言,使得凡爾賽體系和魏瑪共和國從一開始就不得人心,而二者的崩潰為希特勒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埃裡希·魯登道夫
魯登道夫寫了不少文章與書籍,渲染德軍的輝煌戰績,更發表著名的刀刺在背傳說,宣稱德軍被左派政客出賣:他們以革命之刀,插入德軍之背,最終令他們戰敗。不過,魯登道夫本人其實也要為德國的戰敗負責。
他強烈譴責社會民主分子與左派出賣德國,尤其是接受凡爾賽條約。另一方面,他又注意戰時國內經濟環境,宣稱尤其以猶太人為主的商人藉著操控生產與金融事業牟利,而非為國家著想。
魯登道夫與希特勒
更重要的是,魯登道夫覺得德華人低估了戰爭對他們的威脅:他斷定三國協約的戰爭目的就是要打敗與肢解德國。
魯登道夫還創立了“總體戰”理論,並於1935年著《總體戰》傳世。他反對克勞塞維茨的關於戰爭是政治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這一論點,認為政治從屬於戰爭,一個國家要動員全部物質和精神力量來進行戰爭,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之間的間歇。
希特勒
極盛時期的魯登道夫無疑是一戰中最好的陸軍指揮官,擁有出類拔萃的戰略眼光、組織能力和戰術手腕。他的缺點主要在於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而且其精神因素缺乏穩定,面對困境容易陷入沮喪和失望。他是第一個系統探討總體戰爭的人,雖然其理論甚多謬誤且為人詬病,但是仍然具有重大的歷史影響和理論意義。
魯登道夫在德國納粹的崛起中,其實是扮演著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至於魯登道夫直接就是國社黨的成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被推翻,德皇威廉二世投奔荷蘭女王去了。
而新建立的德意志魏瑪共和國。是無底線的,對歐美妥協。
人民是憤怒的,因為在戰爭結束的時候,戰線依舊在法國,如果不是德國海軍起義,那麼德國是有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的,或者能保持住一個相對體面的姿態,結束戰爭,
但是結果呢德國輸了,輸的很慘 他的經濟幾乎崩潰,阿爾薩斯和洛林也被法國強佔。是波蘭,捷克都從德國身上得到了大量的利益,那麼德國民眾會怎麼想?德國民眾想要對歐美進行復仇,要奪回自己失去的榮耀,
魯登道夫曾經是一個軍人,
對於魏瑪共和國的局面,心痛萬分先後參與1920年卡普暴動和1923年希特勒的未遂政變。
對的,魯登道夫是納粹黨的,一名成員,甚至於在1925年為納粹黨總統候選人。
1924~1928年為國家社會黨的國會議員。
所以說魯登道夫在幫助納粹幫助的非常多。德華人渴望恢復當年的榮耀,而納粹黨能給他們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