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幾年前偶然開始寫一些文章,便總想要將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寫出來,像日記,也會想著寫成一篇要洋洋灑灑幾百章的青春小說。動筆之後,從來也是意識流般,像平淡的生活,寫著平淡的文。之前也有人和我說過我的文筆不錯,我也就單純的覺得是在誇我,直到看到這個話題之後,才認真思考了幾天,究竟質樸平淡的文筆和拙劣的文筆區別是什麼。
你根本不會關注這些文字,就那樣自然地,全部沉入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中去。
我們大概都曾經歷過那樣一個時候,對著那些傷春悲秋,華麗如一襲緞錦的文字沉醉痴迷。以為世間所有美好的文字,大概都是這個模樣,抬頭可以仰望四十五度的悲傷,在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的年紀。
多年之後再翻開當年的讀書筆記,都會感到臉紅,甚至不想承認自己曾經追捧過的文字是多麼華麗卻又是多麼油膩。
直到上了大學,開始真正接觸一些作家的文字,魯迅,餘秋雨,史鐵生,餘華,王小波,我將之前用了幾年時間寫下來的讀書筆記扔進了垃圾桶,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文字可以是生活,文字的吸引力不僅僅是文字。
餘秀華說,“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麼,怎麼寫,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
其實所有的好文字都是直指人心的。作者本身是從內心出發,作者本人就是文字的僕人,他熱愛自己本身筆下的文字和故事。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活著》
這句話是餘華在寫福貴在兒子墓前的悲痛的心情,那條路彷彿就是福貴的傷口,在深夜中思念的痛苦透過比喻具象了出來。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生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活著》
這些餘華在《活著》裡寫下的文字,或許就是質樸平淡的文字吧,但是卻顯得厚重。餘華的文字就是適應自己作品的格調,那一份鄉村原野的淳樸。
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可是最後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郭敬明
“愛情真美,倒黴的是咱們老不能愛個夠。真不知我過去做過什麼孽遭此重罰,因而連累了你。” ——王小波
如果文字不是從作者內心出發,大概都會在某一些文章或寫作中傳遞出來,而那樣的文字,絕對算不上好文字。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描寫莫個場景,若不能讓讀者從文字表面深入到內裡,就會喜歡用大量的修飾詞,非要整幾個倒裝句,再堆砌點華麗的辭藻。總而言之就是要把文字做的漂亮一些,讓人閱讀出一種脂粉感。
所有質樸的文字背後都是作者對於生活的真誠,是自我的表達,而拙劣的文筆筆下的描寫,則是文字的拙劣表達,是讓讀者更多的關注文字,甚至一目十行。
自從幾年前偶然開始寫一些文章,便總想要將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寫出來,像日記,也會想著寫成一篇要洋洋灑灑幾百章的青春小說。動筆之後,從來也是意識流般,像平淡的生活,寫著平淡的文。之前也有人和我說過我的文筆不錯,我也就單純的覺得是在誇我,直到看到這個話題之後,才認真思考了幾天,究竟質樸平淡的文筆和拙劣的文筆區別是什麼。
你根本不會關注這些文字,就那樣自然地,全部沉入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中去。
我們大概都曾經歷過那樣一個時候,對著那些傷春悲秋,華麗如一襲緞錦的文字沉醉痴迷。以為世間所有美好的文字,大概都是這個模樣,抬頭可以仰望四十五度的悲傷,在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的年紀。
多年之後再翻開當年的讀書筆記,都會感到臉紅,甚至不想承認自己曾經追捧過的文字是多麼華麗卻又是多麼油膩。
直到上了大學,開始真正接觸一些作家的文字,魯迅,餘秋雨,史鐵生,餘華,王小波,我將之前用了幾年時間寫下來的讀書筆記扔進了垃圾桶,我才開始意識到原來文字可以是生活,文字的吸引力不僅僅是文字。
餘秀華說,“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麼,怎麼寫,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
其實所有的好文字都是直指人心的。作者本身是從內心出發,作者本人就是文字的僕人,他熱愛自己本身筆下的文字和故事。
我看著那條彎曲著通向城裡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活著》
這句話是餘華在寫福貴在兒子墓前的悲痛的心情,那條路彷彿就是福貴的傷口,在深夜中思念的痛苦透過比喻具象了出來。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生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活著》
這些餘華在《活著》裡寫下的文字,或許就是質樸平淡的文字吧,但是卻顯得厚重。餘華的文字就是適應自己作品的格調,那一份鄉村原野的淳樸。
曾經也有一個笑容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可是最後還是如霧般消散,而那個笑容,就成為我心中深深埋藏的一條湍急河流,無法泅渡,那河流的聲音,就成為我每日每夜絕望的歌唱。”——郭敬明
“愛情真美,倒黴的是咱們老不能愛個夠。真不知我過去做過什麼孽遭此重罰,因而連累了你。” ——王小波
如果文字不是從作者內心出發,大概都會在某一些文章或寫作中傳遞出來,而那樣的文字,絕對算不上好文字。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描寫莫個場景,若不能讓讀者從文字表面深入到內裡,就會喜歡用大量的修飾詞,非要整幾個倒裝句,再堆砌點華麗的辭藻。總而言之就是要把文字做的漂亮一些,讓人閱讀出一種脂粉感。
所有質樸的文字背後都是作者對於生活的真誠,是自我的表達,而拙劣的文筆筆下的描寫,則是文字的拙劣表達,是讓讀者更多的關注文字,甚至一目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