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漂流的亞特蘭蒂斯

    過年的習俗並不是對傳統文化的祭奠,而是這些習俗恰恰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有句話說的好,節日最能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文化的特點,因為節日是這個地方風俗文化的集中體現。

    所有的國家現有的最重要的節日,無不經歷了幾百上千年的演變而來,這個演變的過程不斷地完善節日的習俗,使之成為我們今天依然可以見到的節日。當然這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有些元素被剔除,有些則被加入進來。但是唯一不變的是,這些習俗集中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特徵。

    我們過年的習俗又因地域而異。例如我的家鄉過年前有個歌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歌謠高度概括了我家鄉過年的風俗,其中背後的故事又非一兩句話可以解釋的清楚。這背後不論是迷信也好,傳承也罷,都明確地傳遞出當地的傳統文化。

    習俗是需要繼承和傳遞的。以過年習俗為例,這些習俗本身就是過年的一部分,這些習俗幫助我們融入節日氛圍,並維持節日的神秘感。但是現在的人有幾個還記得過節的習俗,更不要說遵循習俗了。這也是大部分人覺得現在的年味比小氣候淡多了的原因,因為小時候有爺爺奶奶告訴並維持過年的習俗,小時候過年儀式感十足,現在則就差多了。

  • 2 # 月流江水夜歸林

    謝邀。答主任為,過年並不是對於傳統文化的祭奠。在我看來,文化的概念非常抽象,但文化的形式卻多種多樣,而過年,又恰恰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有儀式感的一種活動,它包含著傳統華人太多的情緒和感念。有對逝去舊歲的總結和追昔,有對將來新年的期盼和希冀,有團聚的溫馨,亦有陪伴的知足。文化則體現在這些細碎的活動中,由此看來,過年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傳統文化得以彰顯的載體,它是一種儀式而非一種形式,它有著深遠的寄託和意義,傳統文化到了這個節點,總是容易爆發式的湧入我們的生活,其實這是中國年對於中國文化的一種靈魂和基因上的喚醒,我們存在於諸多文化中,但這些文化未必時時顯現在明處,我們需要這種有意義的節日,讓我們時常回歸傳統文化的給養。

    綜上所述,祭奠太過沉重,文化是常過常新的,雖然它的核心保持一種穩定,但給人的體驗卻始終是新而可盼的,在那種遙遙期盼的情緒中,華人即將全身心的享受一場盛宴式的文化大餐。

    這就是中國年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 3 # 37DELOVE

    好懷念兒時的年味,可以有好多糖果,有新衣服穿,親戚來往也不必匆忙就走!

    應該這傳統文化氣息保留下去,節日應該在延長一點,過完十五最好!

  • 4 # 易凱歐

    在多數人的感情中過年是家人團聚,慶祝去年成果,祈求來年順利的一個機會。重要到活動是聚在一起吃!一起開心!@“祭奠”這個詞艮過春節八杆子打不上,有這種抽離感的人,我為你的孤獨默哀,走好不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一點的照像機三角架一般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