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幼師充電寶
-
2 # 章魚王的寶貝們
家庭背景
主人公:小優優,2015年出生,女孩,性格外向,喜歡跳舞。
優媽:80後獨生子女媽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性格內向,喜歡旅行。
優爸,80後獨生子女爸爸。性格外向,喜歡旅行、攝影。
優媽的育兒理念
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是每個媽媽最能獲得幸福感的事兒。
單說洗襪子這事兒
2017年12月23日至31日,我帶優優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住了十天。這是我們倆的聖誕假期,過得充實而愉快。我的初衷就是把家臨時換個地方而已,只想小優優每天能去戶外玩半天,然後回酒店正常睡午覺,出門在外也不打亂優優的作息規律。然後,有一天,小優優睡醒後發現我在給她洗衣服,她就要求自己洗,我也就欣然接受請求,手把手教她,她學會了便自己把內衣內褲襪子什麼的洗完了。
後記
我沒有覺得這件事有什麼特殊,它是每個孩子對這個世界、對未知、對嚮往體驗的一種直接表達。作為媽媽,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嘗試、教會孩子方法而已。
優媽建議
老話:言傳身教!——絕對是真理。
如何建立良性迴圈?——媽媽自己快樂,才能帶給孩子快樂。
懂得取捨!——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
01
之前我們寫過一篇文章50位媽媽肺腑之言,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生嗎?【章魚王吐泡泡】,採訪媽媽們的過程中,有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
一個比奔爺小4個月的小姑娘,1歲半開始自己洗襪子。後來瞭解到,不是偶然,而是一直自己洗。
我對這位小姑娘及她的家人非常感興趣,於是託人採訪了優媽,以上是採訪內容,感謝優媽。
優媽是一位睿智的媽媽,善用寶寶對世界和未知的嚮往,順勢而為,成功培養出一個自強自立自信的小姑娘,我表示很羨慕。
02
奔爺還小的時候,我媽曾刷到一個外國小孩自己穿衣的視訊,1歲半小男孩,自己穿脫連體衣、洗澡刷牙。
△當時同齡的奔爺,這幾樣都不會
03
小孩自理能力強有什麼好處?
當然是讓我這個日夜伺候的老母親更輕鬆啊~
除了這個,還有:
自信、有成就感;
做家務,做好自己的部分,並幫助家庭其他成員,更有擔當;
養成獨立的性格,可從多角度考慮問題;
怎麼培養呢?
如果是小點的寶寶可以從她/他的興趣入手,很多寶寶一兩歲時就開始對倒垃圾、掃地、疊被子等產生興趣,可以讓她/他參與一起做,慢慢過渡到她/他來做。
當然,也可能出現如下情況:
或者這樣的情況:
一開始都是越幫越忙啊,哈哈哈哈。
我的朋友Kate,她家寶寶小段同學從2歲左右就有意識的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媽媽順勢培養,現在6歲半,已經是個可以幫忙燒菜做飯洗碗做家務的小暖男了。
劃重點,接近2歲,從好玩開始, 最後總有一個偷偷掃尾的過程。
如果是大點的小孩,自理能力已經差了,我還怎麼順勢培養呢?
想想奔爺,4歲多了,
吃飯還是一直玩,吃到最後得靠喂和塞;
上完廁所光著屁股跑出來,狂撒嬌讓我幫他提褲子;
媽媽不幫忙自己不洗臉;
寒假不願意出去玩,問他為什麼?說因為回來還得洗手;
我……
現在搞個時光機回到兩年前,在他對穿衣服和洗碗感興趣的時候,我再引導成麼?
04
跟幾個朋友聊過之後,我決定遵循以下原則:
1、 決不強迫;
2、 從興趣處引導;
3、 沒有興趣創造興趣…
▽先安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穿衣、脫衣、髒衣服放到髒衣簍裡,吃完飯自己把碗放到洗碗池裡去;
▽把家務當成玩遊戲:
早上起床,我們比賽誰穿衣服更快,好麼?
用比賽的方式來促進小朋友自主自願快速穿衣。
掃地是掃帚大戰,跟地上的髒東西作戰,把所有髒東西都弄到垃圾桶裡去。
▽給予適當獎勵:
幫媽媽榨果汁的話,給你喝兩碗果汁兒~
△幫媽媽榨果汁兒的奔爺
2019已經過去一個多月,想想奔爺讓我幫他提褲子的小賴皮樣兒,希望今年他可以進化成可以幫忙洗菜做飯的小暖男。
最後,附上一份兒童家務事兒年齡對照表*,看看你家寶貝可以做到哪一步啦?
今天是節後上班第一天,勤勞的媽媽們估計在寒假已經做好schedule,新的一年,要讓寶寶上哪些培訓班,學會哪些技能。
這是三個魔都職場媽媽創辦的公號,分別供職知名外企和國際知名外媒,為了講述三個10後男娃的成長故事,創辦公號堅持原創。這裡有遍佈全球的親子旅遊、有母嬰用品評測、STEM益智玩具評測、有男娃成長中的磨難,以及三個媽媽的態度。她們風趣幽默,職場叱吒風雲、家裡運籌帷幄,快和她們一起,帶娃更輕鬆,生活更有趣。
-
3 # 育兒界的藍胖子
我的建議只有一個點:以身作則。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作為父母本身就要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做好榜樣。家長一團亂遭,卻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難!
-
4 # 會飛的魚老師
孩子在幼兒時期,跟父母(或其他家庭監護人)相處時間是最長的,所以這段時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及習慣養成起到關鍵性作用,以身作則,身教大於言傳非常重要,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做監護人的最重要的是先規範自己的行為。
-
5 # 小崔説世界
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慣,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對孩子而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老師和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要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日復一日地進行訓練,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開啟分步閱讀模式
操作方法
01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可減少一些面板病,寄生蟲病,胃腸道疾病,傳染病的發生。 如: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無牙刷、牙膏時可用鹽水代替。勤洗澡、換衣服、剪指甲,不亂挖耳朵、鼻孔,不用髒手揉眼睛,看電視時保持3米左右的距離等。合理組織體育鍛煉,激發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養成鍛鍊的習慣。
02
培訓良好的睡眠習慣
孩子的睡眠習慣是受環境影響的,有的孩子讓抱著睡,這一定是家長培養而成的,而晚睡晚起往往是跟隨大人晚睡的習慣造成。要糾正這種現象,首先要培養孩子放到床上能自己入睡的好習慣。其次要培養孩子按時入睡的習慣。到了睡覺時間,要給他創造一個睡眠環境,如保持室內光線柔和舒適安靜,不要大聲吵鬧,睡前不要過分逗弄孩子,不要讓他太興奮,也不要講驚險恐怖的故事,上床前讓孩子解好小便。如果孩子一時睡不著,不要嚇唬他。否則,會使孩子睡不好。一旦孩子有了規則的睡眠習慣,就要保持這種習慣,不要輕易變動。
03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1、定時定量定點吃飯
對每人來講,一日三餐定時,就能夠形成固定的飲食規律。對孩子按時定量吃飯,使兩餐間隔時間在4-6小時,這正是腸胃對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和胃排空的時間,保證充分足夠地消化吸收營養和保持旺盛的食慾。
2、教育孩子不要偏食
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體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過敏反應等,但更多的是環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長自身的偏食影響,某種食物過多連續吃形成厭惡反應,或家長限制孩子吃某種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體驗並予以拒絕等。
3、讓孩子自己吃
孩子不是天生就有依賴性的,每一個孩子在七八個月時就有自己拿勺子"吃飯"的慾望, 儘量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孩子吃不好而去限制、指責他。同時,可以提供一些條件和幫助:比如給孩子圍上圍兜以防弄髒衣服,在地上鋪一張塑料紙任孩子漏撒,洗淨孩子的手讓他去抓,同時還要注意教孩子用餐具的正確方法, 指導孩子學習怎樣不會把飯粒撒落在地。
4、慎選零食和飲料
對於各類零食,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 一是零食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高興,調整孩子的味覺感受,二則現在的零食越來越豐富,精美,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可以作為輔助食物,適時適量地給孩子吃一點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在飯前吃,更不能飯不吃,零食補。不要養成以飲料代水代湯的習慣。因為飲料中過多的糖,糖精及化學新增劑都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並妨礙孩子對白開水的補充, 所以一定要慎吃,少吃。
04
培養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指導孩子學會自我服務,這是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一個人的生活習慣,總是和他們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聯絡在一起的。現在許多孩子生活習慣不好,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小在生活自理上缺少鍛鍊造成的。不少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過於保護,片面強調孩子年齡小,輕視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壓抑了孩子對勞動習慣的需要,阻礙了孩子勞動能力的發展,這種愛孩子的方式是不明智的,缺乏主見的。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出發,要求和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自己去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天天碰到又不難做到的事。如穿脫衣服、自己吃飯、鋪床疊被以及上床之前放好自己脫下來的衣服、鞋襪,學習收拾自己的玩具和小人書,幫家長拿東西,開飯時讓他幫助搬凳子,擺放碗筷,吃飯後幫助收拾碗筷等,還可讓孩子幫助摘菜,洗菜,去附近副食店買醋、打醬油等。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選擇孩子能勝任的事,從孩子自我服務勞動開始,讓他獲得成功,激發他進一步的勞動熱情。通過這種細小的活動,可以使孩子及早擺脫成人的照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05
少看電視、上網、耍手機,養成讀書好習慣
家長要在看電視、上網、耍手機上以身作則,少看電視多讀書,用行動產生說服力,這樣的糾正效果會很好。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但要正面引導孩子玩那些益智的、健康的遊戲,這樣來避免孩子去玩那些充滿暴力與色情的遊戲。同時要多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愛好,如多讀書,這樣孩子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遊戲上了。讀書時要閱讀讓孩子感興趣的書籍,可以是一些帶圖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電視劇的劇本。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之後再去讀一些大部分的書。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讀,在陪讀一階段之後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讀。
06
培養禮貌待人
培養孩子懂禮貌,應從父母自身做起。因為孩子的禮貌語言、禮貌行為都是來自對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無形中感染和薰陶著孩子。如果家長平常都不用“禮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訴孩子要講禮貌,這確實有點強人所難。這也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禮儀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就能夠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所以,父母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榜樣。比如,見到熟人應主動用“您好”等文明語言來問候和打招呼;和長輩講話要用尊稱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後也不能當孩子面對長輩指名道姓;就餐時應先請客人和長輩入席,並注意飯桌禮儀,同時告訴孩子不能私自開始吃飯,要正確使用餐具,不能高聲喧譁、亂夾和亂丟食物等。
07
培養初步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家長要注意不把一些危險性的物品放置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如水瓶、藥品、火柴、刀具等要妥善安置,陽臺或窗臺要有安全保護措施;要使用安全的電源插座等。其次,要經常對孩子進行安全提醒,尤其是外出時不要遠離成人的視線,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在河邊和馬路邊玩,遵守交通規則等。第三,幫助孩子瞭解周圍環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險的事。如:不動熱水壺,不玩火柴或打火機,不摸電源插座,不攀爬窗戶或陽臺等。
-
6 # 川粵生活記
我覺得這個是因人而易的,我的方法是孩子開心就好,只要不是特別過份,我一般不強迫孩子做事,我的小傢伙兩歲半才會自己吃飯,但我覺得沒什麼,就跟學走路一樣,有的早有的遲,自己想幹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了。
-
7 # 蒙承甫1
如何培養幼兒時期的生活習慣呢?這個問題其實包括的範圍挺大,在這裡我選擇幾點主要方面的問題進行回答。
第一,孩子在幼兒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實很關鍵,因為這個時期孩子剛好處在模仿大人的行為、語言和待人接物各方面的影響,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父母對別人有禮貌,喜歡跟人打招呼,孩子也會學到大人的這種禮貌,我的小孫子就是這樣,見人都打招呼,爺爺、奶奶、阿姨、叔叔等等稱呼叫個不停,大家都誇孩子有禮貌,這就是受大人的影響。
第二,還有一點很重要,幼兒時期許多生活習慣都是靠大人教和培養成的。比如:教孩子怎麼吃飯挾菜,使用筷子,穿衣、穿鞋,刷牙、洗澡、洗臉等等。
第三,從幼兒時期要培養孩子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不挑食、不偏食,多運動、多鍛鍊,看電視、不超時。
幼兒是一張白紙,可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可畫最鮮最美的圖畫,這就要靠家庭和學校共同塑造和澆灌這顆花朵。
-
8 # 晚安rose
我是帶著孩子做,起床穿衣服,疊被,洗臉,刷牙等等,都讓她跟著做,剛開始三四歲,她也有過不想做的時候,還是堅持讓她做了,現在6歲,很省心,什麼都能自己做。我是個懶媽媽。
-
9 # 您的健康教育生活顧問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心智模型開始建立的早期,而且,這個時期的模仿力也是很強,如果做父母的沒有正確的三觀和正確的思維模式,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那麼,我們做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的言行舉止就會在孩子的心智模型建立的初期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使得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生存中埋下心理隱患。所以為了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一定要認真思考和反省我們自己的三觀,以及生活習慣等,不然,等孩子的心智模型建立好了也埋下隱患了,最後,當孩子長大以後出現問題就會後悔莫及了!
-
10 # 羊寶媽媽
培養孩子習慣的方法:
1、不要刻意。例如排便這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如果家長人為介入,硬要規定每天早上或晚上排便,不去排便就強行按到馬桶上。這樣不但會干擾孩子自主排便習慣的形成,還會讓孩子對排便形成恐懼心理。
2、做好示範。孩子最喜歡模仿,家長要做的,其實是在不焦慮的前提下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家長自身規律的作息,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順其自然地形成習慣。
3、不要執拗。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之前,先問問自己,這是否是一個必要的習慣。很多習慣是不必要的,比如每天彈琴一小時,如果只是不走心的彈,無論彈幾遍都沒用,所以,家長不要在時間上刻板,而應該看重彈奏的質量。
回覆列表
【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注意以下幾點】
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
①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衛生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義不容辭地擔當起老師的角色,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
②父母對孩子的示範作用很重要。
如,飯前和孩子一起洗手、擦手。幼兒時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自然會跟著做,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
☀️正確的洗手步驟圖
防疫期間特別注意:
個人衛生要格外的重視。也是培養孩子衛生習慣的好時機,家長要重視每一次洗手時與孩子的互動,把講衛生當成一件必須的事、健康的事、愉快的事來落實。
如,玩具玩過後,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把物歸歸位,如果每次大人都幫忙收拾整理,容易讓孩子感覺反正有人會收拾而產生依賴心理。
④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剛開始讓孩子學會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穿、脫衣物、疊被子、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事。
如,在學校大班的孩子可以到“植物角”澆花等體驗做值日生的樂趣,鍛鍊孩子生活能力。
作為家長或老師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積極、認真的督促,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以上幾點建議能夠幫助您在幼兒期更好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