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鄭振鐸(右四)與徐森玉(左四)等在南京的合影
香港文物回購,從本質上講,自始至終只是一件臨時工作。因此在啟動不久,當時的文物局長鄭振鐸就在考慮適時結束的問題了。可事實上,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正是收購工作方興未艾之際,當時還並不是收束的合適時機。但到了一九五六年的下半年,隨著幾宗大的回購工作順利完成,尤其是市面上的名品巨跡大都各有所屬,中央終於下定決心結束香港文物回購。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日鄭振鐸致徐森玉函
十月二十日,在給徐森老信(上海博物館藏)中西諦談到:「伯郊兄聞已回滬,甚為高興!王毅昨已有電話給先生,請轉告伯郊兄多留幾時,面談一切。文物局已將伯郊兄經手的賬目結清,當由王毅帶滬一同查閱,不知有何錯誤之處……伯郊兄的工作,我們都認為做得很好,為國家儲存了不少名貴的寶物。這幾天,故宮博物館正展覽﹃唐宋名畫﹄,徘徊數次,不禁想念起伯郊兄的功績來。」函中所言讓王毅與伯郊面談並查核賬目,無疑就是在為結束收購做掃尾工作。
大概在十餘天之後,西諦收到了伯郊的來信,彙報他與王毅的會談事宜。在此信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大概從一九五四年開始,雙方大概就開始有了一些隔閡,但一直未能解決。其次,之前伯郊曾欠有公款,故將所欠在其售書款內扣除。這一點,在趙萬里致徐森老信(上海博物館藏)中也可得到證明。再次,「已經議定價格之司馬光《通鑑稿》等三件及吳鎮《草亭詩意》捲一捲,由郊負責收購」,根據上下文來看,這四件物品應該就是這次始於「二希」的相關文物回購工作中的最後幾件。雙方雖然存有矛盾,但都在可控範圍之內,並沒有導致激烈的衝突,且為日後的合作做了極好的鋪墊。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一九三三年,隨著華北局勢逐漸惡化,故宮文物分五批南遷。後來這些文物雖然大部分安全北返。但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文物從此便流落於臺北、南京,直至今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五十年代初期,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就展覽而言,顯得十分有限,完全不足以呈現古代藝術的整體水平和流變。香港回購文物,雖然說並非是特意為了充實故宮博物院收藏,但事實上,文物局回購的這些文物,後來大都撥交給了故宮博物院,使得其藏品的質量大為提高。回顧這次香港回購,不僅是為了廓清事實,也是希望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當年這些奮戰在文物回購第一線的先賢的辛勞與功績,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我們才有機會與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長相廝守。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抗戰勝利後鄭振鐸(右四)與徐森玉(左四)等在南京的合影
香港文物回購,從本質上講,自始至終只是一件臨時工作。因此在啟動不久,當時的文物局長鄭振鐸就在考慮適時結束的問題了。可事實上,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正是收購工作方興未艾之際,當時還並不是收束的合適時機。但到了一九五六年的下半年,隨著幾宗大的回購工作順利完成,尤其是市面上的名品巨跡大都各有所屬,中央終於下定決心結束香港文物回購。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日鄭振鐸致徐森玉函
十月二十日,在給徐森老信(上海博物館藏)中西諦談到:「伯郊兄聞已回滬,甚為高興!王毅昨已有電話給先生,請轉告伯郊兄多留幾時,面談一切。文物局已將伯郊兄經手的賬目結清,當由王毅帶滬一同查閱,不知有何錯誤之處……伯郊兄的工作,我們都認為做得很好,為國家儲存了不少名貴的寶物。這幾天,故宮博物館正展覽﹃唐宋名畫﹄,徘徊數次,不禁想念起伯郊兄的功績來。」函中所言讓王毅與伯郊面談並查核賬目,無疑就是在為結束收購做掃尾工作。
大概在十餘天之後,西諦收到了伯郊的來信,彙報他與王毅的會談事宜。在此信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大概從一九五四年開始,雙方大概就開始有了一些隔閡,但一直未能解決。其次,之前伯郊曾欠有公款,故將所欠在其售書款內扣除。這一點,在趙萬里致徐森老信(上海博物館藏)中也可得到證明。再次,「已經議定價格之司馬光《通鑑稿》等三件及吳鎮《草亭詩意》捲一捲,由郊負責收購」,根據上下文來看,這四件物品應該就是這次始於「二希」的相關文物回購工作中的最後幾件。雙方雖然存有矛盾,但都在可控範圍之內,並沒有導致激烈的衝突,且為日後的合作做了極好的鋪墊。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卷(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二七釐米 橫一一·九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一九三三年,隨著華北局勢逐漸惡化,故宮文物分五批南遷。後來這些文物雖然大部分安全北返。但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文物從此便流落於臺北、南京,直至今日。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五十年代初期,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就展覽而言,顯得十分有限,完全不足以呈現古代藝術的整體水平和流變。香港回購文物,雖然說並非是特意為了充實故宮博物院收藏,但事實上,文物局回購的這些文物,後來大都撥交給了故宮博物院,使得其藏品的質量大為提高。回顧這次香港回購,不僅是為了廓清事實,也是希望讓更多人能夠了解當年這些奮戰在文物回購第一線的先賢的辛勞與功績,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我們才有機會與這些傳統文化的瑰寶,長相廝守。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