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些專家考慮到火葬汙染環境的因素,推出了新的喪葬方式“冰葬”,他們認為冰葬極有可能取代火葬,因為冰葬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的汙染。顧名思義,冰葬就是通過低溫環境下將遺體快速冰凍,待屍體變乾脆之後,再放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體氮中浸泡,這樣遺體中的有機組織會脫水,然後在超聲波的震動下,死者的遺體會化成粉末,最後通過過濾裝置,把其他雜質過濾掉,最終塵歸塵、土歸土,真正意義上實現落葉歸根,迴歸大自然,全過程不會對環境產生任何的汙染,唯一的不足就是冰葬的價格會比火葬高一些。
-
1 # 機械天地
-
2 # 所謂何來
未來“冰葬”會取代“火葬”這個問題
我認為,事物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火葬”也是近年來社會不斷繁榮、人口逐漸增多,為了合理利用土地,同時也是為了消除一些未知的病毒,所採取的折中方式。
對於冰葬”與“火葬”哪個更好,未來哪個會被取代,我覺得這主要看哪種裝置發展的更完善,合理,所決定的。兩種方式在處理結果上差別不大,未來的發展就主要靠處理技術自身的因素了!
-
3 # 廣靈子
反過來想,其實什麼的葬法現在大家無非是基於當前的社會情況去分析。按人本主義的思想,人應該得到善終,也就是說有一個比較好的歸宿,從歷史上來講或者說中國文化的根源來講人的最終歸宿是入土為安,最重要的一個字是“安”。至於為什麼是入土才安,這確實涉及到較為深層的文化理念,中國講三個道:天道地道人道,人居天地之間,崇尚天道,死後入地。大概就是這個理念吧。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不管以什麼的葬法最終的追求無非就一個安字,以入土為安,屍體怎麼處理最終都是要安。
-
4 # 姒歐陽
所謂的未來是多長時間的未來?如果是很遠很遠的未來,一臺分解機瞬間將人體分解為各種不同物質的分子、原子、基本粒子或亞粒子也許就是人類死亡、重生、重塑或新生的命運。
-
5 # 江湖一旦皮
閒的沒事幹就休息會兒看看傳統文化。。,老祖宗給留下的方法不好嗎?現代科技是發達了,幫助了人解脫了很多體力勞動,也讓人生活方便了很多,,但是生老病死吃喝拉撒不是還是延續老人們傳下來的嗎本質嗎?
-
6 # 伽藍寺的守候
我想,等我百年以後,就把遺體捐給哪個醫學院給孩子們做研究實驗用,能用的器官都捐嘍,若是能救一兩個人的也算我不來世間一遭,之後的骨灰也不用留著,找片樹林子一撒就得了~
-
7 # 奔跑的蝸牛0598
零下190度震成碎末,但是不可能一直把碎末保持在零下190度吧,於是在常溫下,那碎末變成了一堆血肉模糊的肉末,還引蒼蠅,蛆蟲亂鑽。想想就有點倒胃口啊
-
8 # 崔佛-菲利普
首先啊,零下190度的低溫哪來的,具體原理我不清楚,估計跟冰箱差不多,要想達到零下190度消耗電量肯定不低,電大多數又是火電,又是煤燃燒燒水發電,煤的發電效率也不高,從煤的熱能,到電能,再到電飯鍋煮飯的熱能,轉化率最高也就30%,如果想要製取液氮,包括中間能量的損失,又不知道要消耗多少煤,如果燒一具屍體要20L汽油,那20L汽油的發電量肯定不足以製取相應足夠的液氮來凍脆屍體,還不包括儲存液氮的費用,及中間損耗量,所以冰葬哪裡環保我真的看不出來,反而造成極大汙染,而且要是屍體帶有疫病,有些是根本殺不死的,怎麼看都像是新能源汽車一樣
-
9 # 行蹇
有時候,沉封的心會激動,一定是被什麼特別的事所激發,這是多麼的無聊才會去想做一些荒誕不經的事情。什麼叫做汙染,難道人類可以管的住鳥的屁股,糞臭不臭,草木腐朽髒不髒,但都可以使貧瘠之地變肥沃。所以,我覺得塵歸塵,土歸土,人死入土為安,一了百了。
-
10 # 丁儀格格
我們研究2000年前,3000年前的古人,挖出墳,挖出墓,挖出乾屍~2000年後,再有人想研究我們,難了,
也有可能,科技威武,有個像測酒駕的儀器,吸點浮塵進去,就能得到點外貌,身高啥的,反正,隨便吧,對我來說,死後隨意,碎了腐爛都可以,生前活的自在,死後不要被人翻出研究,就算好命[笑哭][笑哭]
在中國其實人們最希望的還是土葬,火葬和冰葬都不是首選。
土葬,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並且是完好的入土為安。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上比較安心。國家代替土葬,其實土葬也佔用不了多少的土地,時間長了,這個目的慢慢的就會被人忘記,慢慢的融於自然,做到真正的自然消失。要不然從古代到現在那麼多人,現在不是到處都是墓地了嗎。也就是皇家陵園能夠儲存下來,其他的基本都消失了。
火葬,個人覺得不是很人道。這個大家接觸的比較多了,特別是參加親人的葬禮,簡直了。
冰葬,感覺人一瞬間就消失了,沒有什麼痛苦的感覺,相比較火葬來說這個還是比較好的,更容易被人接觸。估計不太好實現。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可能,我覺得大多數人會選擇土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