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水彭于晏a

    為什麼說諸葛亮的兒子比司馬懿的兒子遜色許多。

    既然是比兒子,那我們要知道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有幾個兒子,諸葛亮有三個兒子諸葛喬、諸葛瞻、諸葛懷,除了諸葛瞻其他兩個都是養子。而司馬懿有九個兒子,出名的有司馬師、司馬昭。

    諸葛亮在蜀漢後期官拜相父,權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劉備臨終時都說若子不器彼可取而代之。但是我們知道諸葛亮這個人有氣節的,高風亮節,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所以即使權利再大也不可能去謀朝篡位,只知道盡心盡力的去輔佐劉禪以報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言傳身教幾個兒子也是很忠心報國的人,況且幾個兒子也並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通天才華,像諸葛喬又英年早逝,諸葛瞻戰死沙場。而且我們知道諸葛亮這個人衷心耿耿,既然自己的兒子不能在他死後支撐起蜀國那麼就必須要找一個接班人,這時候姜維作為他的徒弟就閃亮登場,諸葛亮死後姜維掌握了大權,那麼自然而然諸葛亮的兒子就慢慢的暗淡了,也不難理解吧。

    相比之下,司馬懿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野心十足的政治家、陰謀家,從一開始就積蓄自己的力量,況且類似於司馬昭、司馬師這一類又很有雄才大略,這一代權利已到達頂峰,尤其在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獨攬大權,加之曹魏到了曹芳這一代已經實在不行了,之後司馬炎更是代魏稱帝。

    這種對比,豈是諸葛亮兒子可比的!

  • 2 # 成長進步研習社

    諸葛亮雖然寫出名垂千古的《誡子書》,但教育都停留在告誡上、書本上,司馬懿是帶兒子在實戰中成長。兩種教育方法的成效的差異,不言而喻。

    “人才是磨出來的”,司馬懿打仗總是帶著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上戰場,放手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在諸葛亮出祁山迎戰時,經常讓兩個兒子去偵查、參謀,斬馬謖那一戰,司馬昭的偵查、參謀就起了巨大作用,所謂實踐出真知,兩個兒子都由此成為當時一流的軍政人才;諸葛亮凡事親力親為,凡是杖責二十以上的都要親自批准,史書中也沒有見到諸葛亮帶兒子上戰場的記載,最後把自己也累死了,兒子諸葛詹的能力也得不到鍛鍊,因為沒有實踐磨練哪來才幹。後來,諸葛詹迎戰鄧艾,一戰就掛了。

    現代李嘉誠的教育理念,就是司馬懿式的,在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七八歲時,李嘉誠在商業談判時就讓兒子們在現場旁聽,兩個兒子現在都是商界精英。很多二代敗家子,不成器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父母沒有讓他們在實踐中鍛鍊。

    所以說,如果真心愛子女,就得讓他們在風雨中、在實踐中成長。

  • 3 # 歷史春秋網

    諸葛亮晚年得子,諸葛亮去世時,他的兒子諸葛瞻年方八歲。而且,諸葛瞻年幼的這幾年,正是諸葛亮五出祈山之時,軍旅倥傯,沒有時間教育兒子。所以諸葛瞻的教育,應該大多出自母親黃月英之手。諸葛亮臨終之時,給兒子留下了誡子書。諸葛瞻雖未得父親兵法大成,但卻遺傳了諸葛亮的忠勇,耳濡目染,家風所致。所以面對強敵,慨然上陣,與兒子諸葛尚戰死沙場,沒有丟父親一世英名。求仁得仁,不失英雄之名。

    諸葛瞻另外一個未建大功名的原因,是他長大之後,因為一國之人皆慕武侯之名,愛烏及屋,將國內所有的善政不分真假皆歸於諸葛瞻,使諸葛瞻泡在了蜜罐裡,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加之他成年之後,又當了駙馬,所以上陣殺敵,反成了他的短板。他本來不是那種人才,但朝廷卻把他當做了諸葛亮的衣缽傳人,讓他上陣禦敵,於是釀成悲劇。

    相反司馬懿活得時間足夠長,熬死了曹操三輩人。所以他有機會親手教導兩個兒子。司馬師與司馬昭,其謀不亞乃父,其奸更勝乃父,最後將曹魏政權歸於司馬氏。司馬師與司馬昭雖然為篡奪曹魏江山建立大晉打下了基礎,但他們在歷史上的聲望卻很臭。司馬昭之心,盡人皆知,便是其留下的罵名。諸葛瞻與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前者忠心為國,後者奸心篡國,不可相提並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終獎,你已經在計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