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電商市場的飛速崛起,花樣繁多的物品,低廉的價格,也讓線下實體門店也遭到了不小的打擊,不少門店生意蕭條,瀕臨倒閉,雖然電商的成長,讓線下門店的壓力變大,但是如今線下市場的低迷,也不能將責任全部甩在電商身上,線下門店都存在著致命的漏洞—“懶”。當新零售到來之時,線下門店還能不能有機會?
回覆列表
-
1 # 職場新人教練
-
2 # 電商平頭哥
線下店當然可以起死回生。
線下店擁有一定的會員群體,只要能充分維護挖掘好現有會員就可以過的不錯了;此外,線下零售有地利、品類、供應鏈、團隊等方面的優勢,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好合理的商品及服務,最佳化過往業務流程,提升自身效率,融合線上業務,還是可以過的很好的。
具體可開展以下操作,比如:
1、為線下客戶提供線上訂購/預約等服務,接受上門自提,也可1小時內送貨到家3km內;
2、採用電子會員卡(手機一件註冊),全部改為記名消費;
3、透過線上方式,增加與客戶的互動(促銷活動、投票、問題徵集、反饋等),提升使用者活躍度;
4、根據會員資訊及操作記錄,進行分析,建立使用者畫像;
5、透過使用者畫像,最佳化品類結構、最佳化服務、最佳化供應鏈、提前進行精準營銷,降低滯銷風險;
首先,線下生意如果懶,沒有線上也是肯定虧錢的。一個實體店的店長,非常重要。我曾經親眼見過一個店面換了一個店長,三個月後營收翻了三倍。因此,線下店真正想做好,店長運營非常重要,無論有沒有線上衝擊。
其次,我們看看線上服務線下的是什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線上沒有賦予線下供應鏈,盒馬這種供應鏈本質上還是線下供應鏈。線上是擴充套件了線下地理位置的侷限和時間的侷限。也就是說,你在實體店做了線下體驗,覺得靠譜,以後可以線上購買更方便。所以線上賦予了線下第一個重要價值是擴充套件銷售場景。第二個是線上的大資料應用和crm,也就是使用者運營。傳統線下更多是透過客群實地溝通完成選品和客群關係維護。而這部分維護不僅低效,且跟售貨員有很直接關係。資訊傳遞不到位會極大影響資料價值和客群關係。線上的大資料及CRM體系很好的彌補這一缺陷,用資料做供應鏈管理和選品,以及個性化推薦等。
然後我們看看,哪些線下在現在看來最有機會做新零售。1,規模。線上在小規模環境下創造的價值極其有限,一兩家零售店更多靠店內人員維護即可。只有有一定體量和規模的情況下才適用新零售邏輯,發揮價值。2,供應鏈優勢。我們很容易認為線上供應鏈優勢超過線下,其實不然。線下渠道供貨價格很多比線上便宜。這是品牌方供貨方為了渠道長期建設考慮,所以供應鏈有優勢的線下店更適宜做新零售改造。如果供應鏈沒優勢,規模又小,基本不要談新零售。3,控盤。春曉資本最近在收購很多線下便利店,收購標的就是在當地可以控制60%以上的連鎖便利店,準備做零售改造。線下便利店更像基站,是有限資源,做到區域內控盤,所有邏輯才走的通,否則輕易會被打敗。
最後說一下現在的新零售的代表盒馬。業態上看,特別好,並且線上佔比已經趨近五成,平效高,線上遷移理想。不過,盒馬只能是樣板間,還不是商品房,想走到商品房的規模,還有非常長的路,畢竟每個店的成本和運營都是極重的。但無疑,新零售就是零售的先進生產力,而從長遠看,我們一定要跟先進生產力站在一起,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