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樓青叔

    家長之所以出現難以控制的情況,是沒有弄清自己“吼娃”的真實原因。

    表面來看,家長吼娃的動機似乎是為娃好,要娃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而娃如果不遵照家長意圖或頂撞家長的話,家長就認為娃不懂事,很有可能生氣發怒,衝著娃一通吼叫。

    而究其根本真實原因,吼娃雖然有為娃好的一面,但家長更多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強化在家裡的主導地位,這些倒不是家長故意要如此,而是潛意識的表現,家長往往覺察不到。一旦娃不“聽話”,家長只會覺得傷了自己的尊嚴,動搖了自己“天王老子”的地位,而把為娃著想的一些初衷,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是因為家長在憤怒的時候,由於自我保護機制的作用,只會考慮自己的內心體驗,而忽略了娃的感受。即便家長冷靜時認為吼娃是不對的不好的,但由於沒有弄清吼娃的真實原因,等到下一次娃“不聽話”時,依然會故伎重演,甚至變本加厲地吼娃,如此這樣只會越來越控制不住,陷入愈演愈烈的“惡性”迴圈,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

    若想正確解決孩子與父母的衝突,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與孩子建立一種友好、平等、信任的關係。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自行主張為孩子設定未來,從不關心和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非得讓孩子按自己的計劃行事。這種情況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也許還能維持,可代價是孩子永遠處於被動的地位,只有順從,而沒有自己主動的想法和行為。這樣的教養方式,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思維定式。父母包辦對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尤其會阻礙孩子心理的自我發展。一旦孩子進入第一反抗期(3、4歲)叛逆期(11、12歲)時,就會對家長的要求產生質疑直到最後進行反抗。

    解決孩子與父母衝突的正確方法,首先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其自我控制力。比如,孩子早上鬧著不想穿襪子,懶得起床去上幼兒園,這時聰明的家長則不會一味地批評孩子,而是會拿出幾雙不同顏色、款式的襪子,讓孩子進行自主選擇,這樣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到自己有選擇權、決定權,同時又轉移和改變了孩子偷懶起床的惰性,讓孩子逐漸形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僅省心、省力,不用整天“大呼小叫”,可以解決與孩子的衝突,還能對孩子以後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心理健康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另外,家長要有同理心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之愛和安全感,凡事一定要商量著去辦。家長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當然這必須要以孩子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為前提。因為孩子有了自控能力之後,會順理成章出現自我管理意識。這樣的話既會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識和目標行為,還能提高其理解能力,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等方面,都會有較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到了這個時候,孩子與家長的衝突,自然而然會得到正確解決。

    作者 白新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後問第一印象,男回答還好啊,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