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嘴邊那一抹淺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杜牧的《清明》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4月5日左右。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還放假,哈哈~清明節是眾多節假日中唯一兼具節氣與節日的,它不僅是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象徵,而且它還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意義。可是給祖宗上墳時有不少講究規矩,老話說“前三後四,左五右六”。先看“前三後四”。眾所周知,清明節是人們回鄉祭祖的日子, 因為古人都講究“宜早不宜遲”,所以這清明節上墳只能提前,不能推後,否則會被視為對祖宗不敬。而這“前三”是指與清明節毗鄰的寒食節的前三天之內去祭拜。“後四”也並不是人們認為的清明節後的四天之內去祭拜,而是指清明節前的四天之內。再看“左五右六”。在清明時子孫後代一般都會為年久的墳墓添土。而為了不影響清明上墳,古人一般選擇清明節前的春分提前添土。春分前五天為左五,春分後六天為右六。這便是“左五右六”的說法。人總會死去,而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新生活,但總是難免思念逝去的人。所以在清明節,我們便用來懷念、祭奠。但逝者已矣,活人唯有繼續好好生活才是對逝者最好的安慰。近些年來,許多地方推行文明祭祀,禁止燒紙錢,推行鮮花祭祀,這其實是移風易俗的一種方式。清明,是要讓我們“清生命之相,明生命真理”。而不是讓活人藉此攀比誰給祖宗燒的紙錢多,誰家磕頭響更有面子。每年清明上墳時因燒紙錢產生的山火偶有發生,這既給森林消防增加了工作難度,也給自家人添了麻煩。所以清明上墳,心到神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裝好的沐浴間怎麼加裝拉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