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商會博物館賈玉釗
-
2 # 瓷海一葉
明代瓷器品種豐富,創新迭出。民窯產品造型富有變化,裝飾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郁,值得愛好者收藏。
洪武二十六年《大明會典》規定六品以下官吏、城鄉地主、商人和城市居民一般器皿用瓷、漆、木……,瓷器消費大量增長。
明代瓷業最為興旺的是景德鎮窯和龍泉窯。此時景德鎮(雲南玉溪、建水也有生產)的青花瓷己成為大宗產品,永樂、宣德和成化時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即便是民窯也有許多精美的產品。其間正統、景泰、天順三朝被稱為"空白期"的器物,現在也不多見。明中後期,產量大增,外銷產品(包括福建一些窯口)成為青花銷售的一個重要方向。明代早期繼元代的釉裡紅也是盛行一時,並進一步發展出高溫銅紅釉。景德鎮的除少量刻劃(如甜白等)外,彩裝飾品種非常豐富,各種色釉地子,鬥彩、五彩、紅綠彩等等。創燒於元山西蒲州地區的琺華陶明代仍有燒造,明代在景德鎮為瓷胎琺華一度亦甚流行,還有正德及其後的素三彩等。
另外,明代晚期到清代早期(約1620~1643年)一段在陶瓷史上被稱為"過渡期"的器物也是收藏者關注的重點。這段時間沒有生產御用瓷,而民窯產品則依然有它的精彩。
明代初期的龍泉窯,一度成為供御窯場,生產量也非常大,尤其是民窯,花色品種豐富,同樣值得收藏。
《大明會典》中有朝廷命鈞州燒造瓷器的記載:“凡河南及真定府燒造,宣德間題準,光祿寺每年缸、壇、瓶,共該五萬一千八百五十隻,分派河南布政司。鈞、磁二州酒缸二百三十三隻……”。其時,鈞州民窯瓷器也有生產,考古發現閔莊窯在一些重要的工藝技術上與鈞官窯不相上下,生產的鈞窯產品大致在明代中期以前,後面生產的主要是白地黑花(也有加褐彩)的大件瓶罐類產品。
明代德化生產的"象牙白″、"豬油白",被法華人譽為"鵝絨白"。其色光潤如脂,透光可見粉紅或乳白之色。產品以瓷塑人物盛名,其餘如佛前供器等,明末清初青花瓷、白瓷等大量產品出口海外,成為一個以外銷為主的窯口。
石灣窯明代晚期己比較興旺,它的仿鈞瓷產品被稱為"廣鈞",以藍色基調取勝,亦可列入關注。
磁州窯是一個大的窯系,除了河北磁州窯外,還有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北方民間的窯場。宋元磁州窯刻劃、剔花裝飾很豐富,彩繪、文字裝飾接地氣、達民意,也為青花瓷裝飾提供了借鑑。磁州窯明代的產品也應納入收藏範圍。
創燒於唐代的耀州窯是早期北方青瓷的著名窯口,耀州系影響很大,尤其是剔刻工藝為世所重,亦曾為御用器物。對定窯、汝窯有相當的影響。耀州窯到了明代,產品己經有了很大變化,但陳爐鎮的窯火依然在燃燒,有興趣也可留意。
其實明代值得收藏的民窯古瓷還有很多,這裡也只是一小點提示,每個人都可以在尋覓中獲得快樂!
回覆列表
明代民窯瓷器也是有價值的,但是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和官窯瓷器沒法比,民窯瓷器在民間都大量的實用器,是百姓日常生活所用,常言說物以稀為貴,稀缺的價值就高,量大的價值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