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紀平994
-
2 # 冬青裡的駱駝草
當農民老了,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還有誰去種地?在目前看來,最大的可能性是年輕時出去打工的,在外面混的不太好的人再返鄉耕種,但這都是微乎其微,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最後形成的後果還是耕地大面積的荒蕪,大量的無人村、鬼村的出現。
現在在川區或者是平原地帶,透過土地流轉或者是農村合作社綜合種植,大規模的實行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模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保護耕地,降低或者減少耕地逐步萎縮的態勢,但這需要巨大資金量的投入,農民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並且相對於交通不便的偏僻農村和條件更加艱難的山村來講,這更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民以食為天,如果農村這塊陣地缺失了,就等於丟掉了全社會其他經濟發展的基石,那我們的強國、富國、富民的夢想是很難實現的,所以現在中央政府針對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的現狀,提出了農民增收是農村農業發展的根本性目的,也是衡量結構牲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指出農村要從種植業、畜牧業、漁業這三個基本點出發,來實現供給側產業性調整的規劃目標,就是在國家統籌安排的基礎上,透過對農村農業自身的調整,讓農民生產出的產品,包括質量和數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讓農民不斷分享改革成果。在思想觀念上,樹立起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在發展方式上,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經營過程中,既要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也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和動力。
-
3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當這代農民老了的時候以後誰會種地?
這個問題似乎聽起來好像前途渺茫,令人髮指,實際講來這是一種多餘的目光短淺的狹隘思想。我記得父母親在世前,就經常在我們晚輩人中叨嘮一句話:你們不聽老人言,等我們死了後,看你們能活成個啥結果?這不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遠比父母在世時要好幾百倍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生產力進一步改變,好日子會越來越好。但從目前農民種田養活不了人的情況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考慮,現在農民老齡化嚴重,明天誰來種地成了我們重要的難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這是一言半語說不明白的,但根本問題如何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位,把從事農業成為吸引人的事業和有希望的產業看待,要從傳統農民向新型有職有業的農民轉變,從全國農業大學中選撥德才兼備的新型農人。讓農村成為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就必須把農村土地盤活,縮小城鄉差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
-
4 # 我是盧成彬
現在在農村種地的人絕大數人都是父母輩,年齡在60歲左右的,當他們徹底幹不動了,基本就沒啥人種地了,就會出現斷層。
個人認為這也是一個改變目前中國農民地位契機,目前農產品地質低價急需改變,當陸續沒人種地,一些農產品價格必然減少供應,價格上漲是必然的。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民的地位必然會比現在的地位高。
以上是我的回答
回覆列表
當傳統的種地農民失去勞動力後,會有一批現代機械化操縱隊,而且非常專業化,比目前生產速度要快,效率非常高的這麼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