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熊老師
-
2 # 彩雲東昇戴寶山
不是平面的,因為太陽系裡的物質都是以太陽公轉速度一樣向前運動的,這個速度大約是每秒四百多里。而它們圍繞太陽的公轉速度則相對很慢,因此它們的運動軌跡不是平面的橢圓,而是螺旋形的面,只不過它們都集中在這個面裡,這是太陽引力的結果。
不是平面的,因為太陽系裡的物質都是以太陽公轉速度一樣向前運動的,這個速度大約是每秒四百多里。而它們圍繞太陽的公轉速度則相對很慢,因此它們的運動軌跡不是平面的橢圓,而是螺旋形的面,只不過它們都集中在這個面裡,這是太陽引力的結果。
太陽系是平面嗎?真的真的不是這樣的。
題外話 雖然也是做天文的,但我的研究方向主要在河外天體,具體點就是銀河系以外的星系和活動星系,從沒系統的瞭解過銀河系內特別是太陽系發生的這些事兒。下面的這些只是憑藉平時瞅到的幾眼內容和個人感覺而寫,有不對的地方敬請指正。
為什麼很多人會這麼覺得呢?其實都是被中學課本給“害”的。我常覺得,一個人如果掌握並能夠運用初高中所學知識,到社會上就會很少被各種偽科學和“聳人聽聞的”訊息誤導,但真不能以為初高中(甚至大學)學到的哪些知識就是真實世界的全部。
好了,現在我們回到這個問題的回答上來。
課本上給我們的八大行星(我們上學時還是九大行星呢,可憐的冥王星,雖然身上有顆大大的愛心,還是被除名了!)基本都在黃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上,太陽系好像一個近似平面的結構是錯的嗎?不是!但這遠不是太陽系的全部,這僅僅是太陽系的內部——“內太陽系”,也就是下圖所展示的那樣。
為什麼內太陽系會這樣?很可能最初形成太陽系的那團雲團(主要是氣體和塵埃)具有角動量有關,通俗一點就是雲團內部的物質的運動有方向性,所以形成的太陽有自轉、行星有公轉。那麼形成之初的內太陽系會這麼靠近黃道面嗎?很可能真不一定!那為什麼現在會這樣?我猜是行星之間引力的調製作用把大家拉成這樣,“大家都排排坐,不要亂了隊形!”
在內太陽系外的“外太陽系”還有什麼? 目前所知的還有“柯伊伯帶”和“奧爾特雲”。
先說柯伊伯帶。被降級的冥王星就屬於柯伊伯帶天體,其它比較出名還有塞德娜和齊娜等。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的中層,跨度大約為海王星軌道的10倍,主要是一些矮行星,彗星和小天體,但密度很低。目前已經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有約1000個,這些天體大小不等,直徑可以從幾千米到幾千公里。柯伊伯帶圖上看著是圓盤狀,實際上更可能是一個甜甜圈的形狀。
在柯伊伯帶以外是,是內奧爾特雲,是更為細小的彗星和小天體,密度更為稀薄,跨度大約為柯伊伯帶半徑的10倍,分佈於內奧爾特雲中的大部分天體的軌道已經偏離黃道面了。
內奧爾特雲外就是外奧爾特雲,是距離更為遙遠,體積和質量更為細小的天體,可以算是太陽系的最外沿,幾乎完全不在黃道面上,而是以一個球體的形狀包圍著整個太陽系,半徑為1光年左右,是內奧爾特雲的兩倍。奧爾特雲被認為是太陽系形成初期星雲的殘留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