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管是人還是物,與我們第一次接觸,並且反饋給我們的資訊絕大多數都是圖片資訊,然後才是聲音資訊,最後才是深入的瞭解。所以“外貌協會”由此而生,雖然可觀上貌相似乎先入為主,“外貌協會”並沒有錯,可是卻會嚴重影響我們得判斷。我也是外貌協會,但是我是理智的,第一眼會看外貌,而後就會立馬生出其他評判標準。 圖片是我在動車上的一幕,一個清新脫俗女孩子一開始文靜的現在車廂交界處,後來累了打算坐坐,就舉止文雅地用紙巾擦拭地面,然後墊了幾張紙坐下了。過了20分鐘左右,估計休息好了,就站起來了,我以為她會再坐,所以就沒撿地上的紙巾,可是過了15分鐘了,地上的紙巾就如同是別人丟的,女孩完全沒任何反應。
6
回覆列表
  • 1 # 思考者J

    承邀。

    難道題主要為你的“外貌協會”招顧問——這是開個玩笑。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不以人的長相、衣著、舉止等等外部特徵去判斷一個人。這樣的話是老祖宗的古訓,從古到今沒有人懷疑過。瘦小癟嘴的孫悟空有大鬧天宮、降妖伏魔的本領,公認醜陋的三國龐統有經天緯地之才,騎著個破腳踏車的教授滿腹經綸,其貌不揚的科技大佬掌管億萬資產。

    電視劇中的龐統

    同樣‘’道貌岸然‘’的人不一定都是“好人”。要說這方面的例子恐怕比上面的還多。這說明人的表面特徵不一定代表內在素質。

    但是,在看一個人時人們為什麼很重視第一眼,重視第一印象?表面特徵和內在素質多少有點聯絡沒有?我覺得還是有的,比如被觀察人的眼神、言談、動作往往反映出他的內心動態,可以作為判斷內在素質的參考——不過從嚴格意義上講這已經不屬於“外貌”了。

    題主說的那個文靜美麗的女孩的行為,我認為表現出她公共道德方面的不足,但是千萬不要以此否定一個人,“人無完人”不是嘴上說說的,判斷一個人必須全面的、有主次的去看。題主問我能不能作到?我作不到。你們那個“外貌協會”如果以此選人相信你們也選不出一個人來。

  • 2 # 棲哈丶

    謝邀!人的相貌各異,如同自然永珍,總是千差萬別。那麼對於人的認識,到底可不可以“以貌取人”呢?答案肯定是不行。我們這代人的成長經歷中,看電影,看小說,人物形象不外就是好壞兩種,好人眉清目秀,英俊高大;壞人則是形容古怪醜陋,嘴歪眼斜,長期的薰陶,就形成了思維定勢,外貌不好的,多不是好人。電影中,他們的出現,總在月黑風高時,像躲在陰暗角落的賊鼠,探頭探腦,還伴著奇怪的音樂,更加深了陰森恐怖的氣氛。改革開放後,國門洞開,人們的視野變得開闊了,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還是眾多藝術形式所刻畫表現的人物,都是異彩紛呈,如同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濟公和尚的瘋癲,卻能深入人心,他成了懲惡揚善的化身;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如同一尊枯槁的根雕,卻是世界矚目的焦點人物,如今的馬雲先生,貌不驚人,卻用他的業績,替華人長臉……凡此種種,都能說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有道理。如果海水可斗量,那麼它的遼闊壯觀就無從談起,同樣,如果僅憑外貌去識別好人壞人,往往也會陷入狹隘和片面,從而導致對人的本質特徵的忽略。水平有限,僅發以上拙見。

  • 3 # 看清看輕52562

    襯托句,後句完美的跟進,人不能貌相。

    但在這個是崇尚個性、自由的時代,一個不加修飾的人,很難讓人直觀的多重視。衣著裝飾而論,

    假設“一個女人,在工作時穿得越暴露就顯得越不職業”的話,

    而男人則是“穿得越不著調越容易被人鄙視”。

    一個人的修飾,已經不是單純的打扮,而是他人的眼光。

    所以,以貌取人,已是風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摩托車的人是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