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康熙大帝那一聲振聾發聵的吶喊嗎:
“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
再活500年,多麼的浪漫主義!然而我卻很理解他,因為,他當時正在做一件大事——他要將明清兩代實施了300多年、鐵板一塊的閉關鎖國政策撕開一條口子,勵行改革開放。
1
公元1684年,康熙突然宣佈一條政策:放開海禁,在東南沿海設定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大海關。
朝野上下頓時亂成了一鍋粥,保守派大臣立即群起上書反對,無非是“祖宗之法不可變”“西夷之物不可學”“我天朝上國,物產豐富,無須與外夷交易。”
保守派不敢與康熙直接對抗,但他們有他們的辦法,那就是用“車輪戰”,跟皇上磨嘴皮子,今天你來說,明天我來說,後天再換個人說,弄得你精疲力竭,不勝其煩。
康熙何等聰明,他只用一招,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把四大海關事務的總領權,交由內務府來辦。
內務府是專管皇家事務的,如宮庭的吃、喝、穿、玩,茶葉,金銀珠寶等奢侈品的供應等等,並非一般性的政府組織。也就是說,開放這四大城市,是想透過與外華人做生意,讓皇室人員吃好一點,穿好一點,玩好一點而已,面對皇室此等正當要求,還有哪個大臣敢多管閒事呢?
2
一石激起千層浪。
四大城市的開放,一如當初中國設立四大經濟特區,東南沿海沸騰了。
首先,當地的就業崗位成倍增加,所有無業遊民都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日漸富裕。
其次,中國與西洋的貿易量成倍增加,外華人視中國為“樂土”,爭先恐後,將他們生產的那些新奇的工業品,毫無保留的運送過來。這其中包括鐘錶、望遠鏡、八音盒等消費品;包括手槍,步槍等武器;還有龍門刨床,深加工過的棉花、布匹等。這些東西暢銷國內,而最重要的是,華人見過之後,便開始仿製,由此,他們開始改變自已落後的生產方式,採用西式方法進行生產。
很快,廈門、寧波一帶華人生產的棉花、布匹便與西方的質量不相上下。
也有人開始著手仿製西方的手槍與步槍……
以這種勢頭,幾十年之後,中國在科技方面的落後局面便會改觀;經濟也會因此而轉型,一幅追趕世界潮流的近代化美好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
康熙的想法是,先用幾個城市試點,然後大面積推廣,然而,因為此事一直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推行緩慢。後來,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分了他的心,直到他辭世。
3
康熙既死,希望兒子雍正能完成遺願。
雍正時,大臣們紛紛反對四大海關,要求關閉,雍正未聽,但也沒有增加。
乾隆時,滿朝文武都反對四大海關,認為外華人頻煩出入,影響到中國的“領土安全”,乾隆於是關掉了廈門、寧波、上海三處,只留廣東。而廣東十三行採用政府壟斷機制,不允許民間自由貿易,不允許做生意的洋人帶女眷,甚至不允許洋人騎馬。至此,四大海關壽終正寢。
還記得康熙大帝那一聲振聾發聵的吶喊嗎:
“我真的還想再活500年”
再活500年,多麼的浪漫主義!然而我卻很理解他,因為,他當時正在做一件大事——他要將明清兩代實施了300多年、鐵板一塊的閉關鎖國政策撕開一條口子,勵行改革開放。
1
公元1684年,康熙突然宣佈一條政策:放開海禁,在東南沿海設定廣州、廈門、寧波、上海四大海關。
朝野上下頓時亂成了一鍋粥,保守派大臣立即群起上書反對,無非是“祖宗之法不可變”“西夷之物不可學”“我天朝上國,物產豐富,無須與外夷交易。”
保守派不敢與康熙直接對抗,但他們有他們的辦法,那就是用“車輪戰”,跟皇上磨嘴皮子,今天你來說,明天我來說,後天再換個人說,弄得你精疲力竭,不勝其煩。
康熙何等聰明,他只用一招,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把四大海關事務的總領權,交由內務府來辦。
內務府是專管皇家事務的,如宮庭的吃、喝、穿、玩,茶葉,金銀珠寶等奢侈品的供應等等,並非一般性的政府組織。也就是說,開放這四大城市,是想透過與外華人做生意,讓皇室人員吃好一點,穿好一點,玩好一點而已,面對皇室此等正當要求,還有哪個大臣敢多管閒事呢?
2
一石激起千層浪。
四大城市的開放,一如當初中國設立四大經濟特區,東南沿海沸騰了。
首先,當地的就業崗位成倍增加,所有無業遊民都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日漸富裕。
其次,中國與西洋的貿易量成倍增加,外華人視中國為“樂土”,爭先恐後,將他們生產的那些新奇的工業品,毫無保留的運送過來。這其中包括鐘錶、望遠鏡、八音盒等消費品;包括手槍,步槍等武器;還有龍門刨床,深加工過的棉花、布匹等。這些東西暢銷國內,而最重要的是,華人見過之後,便開始仿製,由此,他們開始改變自已落後的生產方式,採用西式方法進行生產。
很快,廈門、寧波一帶華人生產的棉花、布匹便與西方的質量不相上下。
也有人開始著手仿製西方的手槍與步槍……
以這種勢頭,幾十年之後,中國在科技方面的落後局面便會改觀;經濟也會因此而轉型,一幅追趕世界潮流的近代化美好圖景展現在我們眼前。
康熙的想法是,先用幾個城市試點,然後大面積推廣,然而,因為此事一直遭到大臣們的反對,推行緩慢。後來,幾個兒子爭奪帝位,分了他的心,直到他辭世。
3
康熙既死,希望兒子雍正能完成遺願。
雍正時,大臣們紛紛反對四大海關,要求關閉,雍正未聽,但也沒有增加。
乾隆時,滿朝文武都反對四大海關,認為外華人頻煩出入,影響到中國的“領土安全”,乾隆於是關掉了廈門、寧波、上海三處,只留廣東。而廣東十三行採用政府壟斷機制,不允許民間自由貿易,不允許做生意的洋人帶女眷,甚至不允許洋人騎馬。至此,四大海關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