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械引擎

    看見了,以前我也想過這件事,單就中國而言,自從有喪葬制度以來,那人的的數量不得好幾十億啊,而且古代推行的的是土葬,講究的是塵歸塵、土歸土。人死後入土為安。

    能不能將墳塋留存下來,起決定因素的是墓室和封土堆兩大部分。

    沒有正式下葬儀式的人

    說那些時候就地草草掩埋的,入土的就是自己的一副皮囊,真正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是最容易被土地所吸收的,沒有外物的保護(比如說棺材),在雨水微生物的分解下,用不了一年,骨頭都會找不到,再加上這些人的墳塋幾乎是無人打理,上覆的封土堆在植物、雨水等自然之力的作用下,十年左右就會被夷為平地或者與周圍環境同化。

    以上這些人大概為戰場上大量死亡計程車兵,社會底層的貧下階層,意外死亡無人認領的屍身、囚犯等等。

    有棺材,家境有能力負擔葬禮儀式

    這類人群的墳塋一般都會講究深埋,條件優越一點可能還會為自己營造一個小型的墓室。不過起決定性作用的的還是棺材的質量。

    木材質量好,棺材板厚度足夠,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下屍身的骨殖可能會長久的保留下來,保留時間決定於棺材的腐蝕程度。

    地面上的封土堆可能會採取石質材料,家族性的群體墓葬在中國宗族家庭是很流行的。盛世和平年代,墳墓封土堆一年兩祭,日常維護。亂世兵荒馬亂,富裕宗族為保護祖先遺骸,可能會將地面封土堆人為破壞。

    就算留存下來,家族興旺衰敗,墳塋無人打理也會漸漸消失。

    古代貴族階級的大型墓葬

    最為明顯的就是古代帝皇的墳墓,每朝每代都會大規模的修建皇陵,至今留存下來的也不少。

    古代諸侯王室的墓葬群建造都是大規模的,陵墓的建造格局分明,要求就是留存萬古。現在大部分的考古發掘就是在挖這些人的墳塋。

    不管怎樣,地上的封土堆才能最為明確的標識這是一座墳塋,但大部分的墳冢的封土堆或地上將建築在歲月的摧殘下都不見了蹤影。

    就算是帝皇家的皇陵,儲存下來的也不過只是明清兩代的,其他朝代或破敗不堪或不見蹤跡。更別提王公大臣平民百姓了。

    時光流逝,以前的墳地也許是現在城市、鄉村、田間地頭,不是還有很多農村自己修房子挖地基挖出古人的墓嗎。現在仔細想想,真的是墳頭睡覺啊。

    現代喪葬制度提倡火化就是為了減少永久性墳墓的修建,佔用耕地或林地。現代的建材工藝足夠保持墳墓上千年不變,邁克爾.傑克遜不就為自己用鋼筋水泥造了一個大墓室保護自己的棺材嗎。三米後的鋼筋水泥牆,可以留到地球毀滅的那天了。

    所以,不是墳不見了,而是作為墳墓標識的封土堆不見了,所以,現在的我們可能就睡在墳地上,在墳地上吃飯,墳地上蹦迪唱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和心愛的女生聊的興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