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漁耕樵讀

    任何規矩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為了解決某種衝突而出現的。就像靠左行還是靠右行的問題,中國最早明文規定是應該靠左還是靠右的普適性交通規則是唐朝的中書令馬周。

    古代交通規則

    唐朝是長安城非常繁華,車輛出入也比較混亂,很容易造成車輛堵塞。所以馬周向李世民提出建議:“城門入由左,出由右”。

    我們從《新唐書》中可知道,在唐朝時已經有了最初的交通規則,但是到底左行還是右行,我們還是不好判斷。因為以入城人來看這句話是讓你靠左行,以出城人來看這句話是讓你靠右行,這取決於你的朝向。看了一些文章,有些說這規定是右行,有些說是左行。

    所以我特意的看了一下《清明上河圖》,找到城門的的一段,你會發現人們確實是左行。也就是說如果宋朝承接了唐朝的交通規則的話,那這句話就是以入城人的眼光看的。所以按照清明上河圖上面的人物來看,中國古代確實“左行”的。

    而在唐朝以前,中國沒有對左行還是右行作規定,也並非不存在分流。但是這種分流主要是男女有別,在《禮制》中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車從中央”。但是這種規定顯然不符合繁華的大都市的交通要求,所以在唐朝的時候才進行了改制。不但如此唐朝還規定了在鬧市中禁止“飆車”,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所以你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紈絝隨意馳馬鬧市,差點撞到某個孩子的橋段並不常見。這在《唐律疏議》中有記載

    諸於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以故殺傷人者,減鬥殺傷一等。殺傷畜產,償所減價。餘條稱減鬥殺傷一等者,有殺傷畜產,並准此。

    意思就是在鬧市中跑馬,鞭笞五十。如果有殺傷人的,以尋釁鬥毆致殺傷的的標準減一等治罪。所以交通規則並非是現在才有的,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規則是必然出現的。

    近代交通規則

    那中國右行的規則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在民國的時候,由於各地受不同國家的影響,其實最早的時候各地也不同。沿海地區受到英國的影響,靠左行駛。而東北受到日本的影響也是靠左,而北京,山東等地區則受到美,德的影響靠右行駛。在上海華城捲菸廠出的煙盒背面刊印著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

    在1945年,由於民國接受了美國的大量援助,其中就有很多汽車。美國是靠右行駛,所以一些習慣靠左行的地區,往往會選擇改裝車。但是改裝車不但造價昂貴,事故率也非常高。所以民國規定了全國一律靠右行駛。在1945年3月的一份《申報》上有這樣一段話

    改裝費須達車價百分之十二。統計全國車輛因改裝而支出之費用,殊為浩大,故節省改裝費用,亦為改靠右邊行駛理由之一。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右行規則已經深入人心。沒必要再更改了,所以在1955年中國《城市交通規則》明文規定:“駕駛車輛,趕、騎牲畜,都必須在道路的右邊行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蟎蟲不斷撕咬頭皮,會出現什麼問題,該如何除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