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侃會死星人
-
2 # 崑崙還東國
這個問題光是黃河就讓華北平原自然環境大變樣了,就拿大野澤來舉例,這個曾經的大湖在山東鉅野縣北,在唐朝還有南北三百里,東西百餘里。五代以後,由於大野澤受黃河屢次衝擊,大野澤逐漸被淤積,湖底逐漸被抬升,湖面也由南向北逐漸退縮,一部分湖面變成良田,殘留水域則成了“梁山泊”。而南宋末期黃河南決奪淮河入海,梁山泊少了水源,梁山泊也萎縮了,現在只剩下東平湖了。而黃河到了淮河之後,也把淮河水堵得出不了海,在黃淮平原低窪處積成了一個大湖叫洪澤湖,也就是說短短几百年黃河斗轉星移,把湖泊挪了個一個大位置。
還有羅布泊在1942年時水面面積3006k㎡,到1962年剩下660k㎡,1972年羅布泊消失了,現在因為人類開發鉀鹽,羅布泊又復活了,這也就是短短几十年的事,一個大湖泊就從消失又復活,這變化也蠻大的。
還有東北地區,雖然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但新中國建立之後,黑龍江的北部還是蠻荒之地,人口稀少,被稱為北大荒,現在成了北大倉,單是北大荒農墾農場就有70萬職員。
此外清朝人口爆發式人口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江南眾湖泊的圍墾開發,曾經的雲夢澤就剩下洞庭湖。這變化也蠻大的。
所以這兩千年,自然環境是肯定跟今天的不一樣,想想看我們還學過一篇《曹衝稱象》呢,現在河南去哪找象啊?
-
3 # 泥水勞人1
2000年和現在地理環境差不多,但公元2000年和現在不一樣。如果20萬年前,北境都是大海!只有南境有山,就是連山。
-
4 # 第十三號
2000年前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今天的環境確實有很大的差別,很明顯的證據就是靠近極地冰川融化退去,嚴重影響了極地生物的生存。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以來,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取代了自然生物燃料。大量的使用,排出的溫室氣體嚴重影響了氣候變化。近幾年來,有統計顯示,夏季氣溫越來越高,冬季卻越發寒冷。
至於北境,應該就是西伯利亞一帶,2000年前是草場還是冰封之地,從西漢蘇武牧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當時的蘇武是在貝加爾湖附近流浪放羊,草場自然是有,但也有極寒之苦,估計一年有數月的風雪。不然蘇武也不至於苦了這麼多年!
回覆列表
這個怎麼解釋呢?打個通俗的比喻,地球其實跟人是一樣一樣的,也會感冒發燒,也會遭遇不同的際遇。所以每個時間段,狀態都是不一樣的。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地球巨大的體量和年齡面前,人類只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罷了。
言歸正傳,兩千年前的地理環境,山還是那座山,河還是那條河,不會有大的變動,因為兩千年對於地球來所,只能以分秒計算。至於生態環境肯定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包括在大的氣候期下面小的氣候變化。人類兩千年來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塑造是毋庸置疑的。
北境是個虛構之地,問這個問題的哥們大概是權遊的鐵桿粉絲,這個要問小說的作者了,看他是怎麼塑造他自己小說裡的環境架構的了。
我是不侃史會死星人,一個非著名文史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