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柚子說教育

    這是指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差別。孩子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重在理解,只有理解了才會面對相似情景的時候,能夠找到應對的措施。

    在教學中要結合孩子的生活例項,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

    書呆子是指脫離實際,卻不通人情事故的人。首先要明確孩子是人,而不是記憶的機器。即使在某些方面記憶是與智力掛鉤的。但孩子最重要的還是情商的培養。一個只會讀書,卻對人事關係一竅不通的人很難在社會中立足。因為人是一種社交性高等動物。一個直接知識貧乏的人。即使讀了很多書,也可能是個書呆子。所以家長要注重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 2 # 一老沈一

    這個說法很對呀!

    有一個成語,叫“按圖索驥”,本來的說法是“按圖索駿”——說伯樂是著名相馬師,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他寫了一本書叫《相馬經》。伯樂的兒子,根據書上對好馬的描述去尋求好馬,結果找來了一個大蛤蟆。伯樂譏笑他說:“所謂按圖索駿也。” 還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少學兵法,善於談兵,父親也難不倒他。成年後取代廉頗為趙軍大將。他只會照搬兵書,結果在長平之戰中,慘敗於秦兵,數十萬趙兵被秦將白起活埋。

    類似的成語還很多,講的都是一個道理——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早就窺見了這裡面的深刻道理。 關於“靈活運用”,也可以舉一個成語——“背水一戰”,仍然出自《史記》。說韓信與趙軍作戰,“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背水而戰本是兵家大忌,所以趙軍才訕笑韓信。不料,漢軍“置之死地而後生”,士氣大振,大破趙軍。 《史記》還講了楚霸王項羽的一個故事,叫“破釜沉舟”——項羽面對強大的秦軍,度過漳河後,令士兵將渡船鑿沉,又令把灶鍋砸破,每個士兵只帶三天干糧;項羽還令將營帳全部燒掉。他的命令,大大鼓舞了軍心,於是全軍用命,勇猛無比,由初戰少利,轉變成激戰九回合,最終打得秦軍落花流水。

    人們通常在“拼死一搏”意義上理解這兩個成語。其實,裡面都包含著“靈活運用”兵法的深意。孫子兵法說,兵無常勢——形勢瞬息萬變,如果只從書本出發,如趙括那樣,必敗無疑。因此孫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能夠“靈活運用”兵法的,才能稱得上是戰神。 在哲學上來說,“死搬硬套”,被稱為教條主義。毛主席在1930年就寫過一篇重要文章,叫《反對本本主義》,雖然文章不長,但是毛澤東思想的理論基石之一,後來,發展完善為“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中共思想路線。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恰恰是這一思想的延續和進一步發展,擴充套件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大的道理是這樣,對每個普通人,其實是一樣的。

  • 3 # GRACE萌芽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我們學的知識應該靈活運用,學會變通,人是活的,知識是死的,如果我們只是生搬硬套,還不如影印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如果酒喝醉了,他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