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別人一句託詞或敷衍都聽不出來。
8
回覆列表
  • 1 # 東華禪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就佛家而言,“人情世故”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但人情世故亦不僅僅只是察言觀色,處事圓滑,萬不可只是做足表面文章,希望下文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現在大家都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智商高不如情商高。什麼叫情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它包含了為人處世的能力、情緒的自控能力、意志力和忍耐力等。可是為什麼有些人情商很高,卻成不了事呢?大家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僅僅情商高,通達人情世故,善於與人相處還不行,缺少勤勞與奉獻的精神、忍辱的精神,還是無法立足於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你們說人類最高的學問是什麼?是“人”這門學問。“人”究竟屬於哪門學問呢?還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具體而言,就是剛才所講的四個字——談情說愛。人世間的一切無不包含情和愛。一個真正會為人處世的人,對談情說愛會把握得十分完美,輕重緩急會拿捏得恰到好處。

    一個人的魅力來自他的綜合素質,而綜合素質包含了為人處世的能力,也包含了談情說愛的能力。那麼我問大家: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愛,是否包含了情和愛?我想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這種情和愛是廣義的。只要是人,都逃脫不了情和愛的問題。如果不能敞開心扉,正視自己心中的情和愛,我們的心靈之流就無法正常而愉悅地流淌。

    世間上有什麼力量能勝過慈悲與博愛的力量?既然沒有,我們就必須正視慈悲與博愛的力量。剛才講過,情和愛就相當於一根火柴,沒有這根火柴,我們心中的慈悲與博愛是無法燃燒的。就如同佛性人人具足一樣,慈悲與博愛也是人人具足。作為修行人,在我們身上本來應該體現出慈悲與博愛,可是為什麼在我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卻是情慾與愛慾呢?因為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一個人只有得到過真愛,在他身上才會展現出真愛。】

    ——萬行大和尚《心燈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樹能嫁接什麼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