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5213537977
-
2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一代儒學大師朱熹是我們婺源人的驕傲。題主問先生為何含恨而終,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黨禁”讓他傷感;二是當心自己的著作,學說不被世人認可,道統後繼無人。
先來說“黨禁”。歷史上這次黨禁發生在慶元二年(1196)十二月。以監察御史沈繼祖為首的官員用捕風捉影、移花接木、顛倒捏造等手段奏劾朱熹“十大罪狀”。可惡的是沈繼祖他們還效法北宋元祐黨籍故伎,人為編造了59人為逆黨籍,把朱熹列為“偽學魁首”,甚至叫喊“斬朱熹以絕偽學”,朱熹再次被落職罷祠。朱熹門人也遭受牽連,坐牢的坐牢,流放的流放。應該說這次“黨禁”對朱熹打擊很大。
慶元六年(1200)入春,朱熹足疾大發,病情惡化,“黨禁”絲毫沒有平反的跡象。朱熹自感生命大限將至,他還有一個未了心願就是將自己的全部學說著作全部完稿。先生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臨終頭一個晚上還在校對《大學章句》,可見他對自己學說的重視,他是當心道統後繼無人啊!先生對教育傾盡畢生精力,不愧是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為婺源是“文公闕里”而自豪,我們必將沿著先生足跡奮勇前行!
大家對於朱熹的認知,大多停留在那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存天理,滅人慾”。
在歷史上,對於朱熹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大儒,有人認為他偽君子,算是譭譽參半。朱熹在南宋末年,被打入偽道學之中,認為他是儒學史上的敗類。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一個說法,是因為當時監察御史沈繼祖以捕風捉影、移花接木、顛倒捏造手法奏劾朱熹“十大罪狀”。罪狀中不僅直指朱熹的錯誤觀點,甚至還涉及到私德之中。
沈繼祖等一干人等,大肆批判朱熹,說朱熹不僅誣陷忠良,並且私德有虧。說朱熹不僅和自己的兒媳婦偷襲,讓已經喪夫的婦人還了孕。同時又誘娶兩名尼姑為妾,還將這兩個尼姑帶到大街上招搖過市。
朱熹到底有沒有幹這些看起來是亂倫,敗壞綱常之事,一直以來都是大家爭論的地方。由於時間久遠,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但是不管這些事情是真是假,朱熹在哲學思想上的成就絕對不低。所以後世的評價大部分還是傾向於褒義的,對朱熹大肆讚揚。
朱熹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國家貧弱,朝廷無法讓人民有歸屬感)的情況下,利用自己所學創李了理學的思想。這對當時的社會有現實意義,而且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有利的,因此他的理學得到了很快的發展。
一直到明清時期,他的理學依然被統治者所利用,只能說他對於亂世的國家有用,但他對中國古代後期的沒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的理學極大的抹殺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使中國後期的文化和思想沒有突破的發展,一直到王陽明的心學出來才算填補明的思想空白...所以朱熹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使宋不至於崩裂,但他又束縛了以後讀書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