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山之虎
-
2 # 陳一封
先說什麼叫做聖人?
教化萬民拯救百姓為聖人?還是開宗立派?還是像小說裡面的武力至上為聖人?
首先我們要把聖人這個概念理清楚,在百度百科裡面詞條是這樣理解聖人的“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大善之人。”
還有是誰說孔子以後無聖人的,聖人這個只是民眾和國家集體對他的加持說法,
毛主席,解救我們整個華夏,帶來新中國的誕生,這夠偉大了吧,他可以成為聖人嗎?功績會比孔子小?
在眾多地方已經是把毛主席當做聖人了。
還有你說的三代以後無聖人,這個應該是早期把這幾位聖人的地位抬的太高了,那時候學派流行,聖人下門徒眾多,他們不允許新的“聖人”出現,而不是說沒有聖人了,聖人都是人加持的,他並不代表什麼,
都是但是的利益環境去驅使他們製造聖人
-
3 # 蜂聞言事
我認為我們在三代之後同樣有“聖人”。
“聖人”是我們對向人類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的尊稱。在我們數千年的發展史中,每個時期都湧現出對人類社會做出過突出貢獻,影響促進人類歷史發展的人物。
稱呼的改變並不會改變他們的歷史功績,近代史上,比如某些期刊評選出的,本世紀影響人類發展的100位偉大人物中,中國就有好幾位上榜的偉大人物,他們的影響力範圍更遠,程度更深更廣。
我也同意這個說法,“三代之後再無聖人”。世界上只有殘缺的人生,沒有完美的人。文字沒有被創造之前,所有資訊的記錄傳播靠的是口口相傳。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開始的標誌之一。也讓我們人類活動的資訊有了準確的記載。一個人看似漫長而實質短暫的幾十年光陰中,能做出成績的人很少,能做出影響人類發展的貢獻的人,還要做到在幾十年光陰中沒有半點缺陷的人,幾乎沒有。
以上兩個客觀存在的條件,決定了我們評價的資訊和評價的標準都發生了改變,所以才有了某學術觀點發表的這種“三代之後在無聖人”的說法。
我想我們在評價一個偉大人物的時候,除了保持理性的客觀公正以外,還要做到“揚善抑惡”,放大功勞忽略缺陷,在評價體系中如果一味苛求完美,就違背了人性的基本規律。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陳志國,就是個養蜜蜂的,關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視角看世界,咱們換個角度贏。
-
4 # 徐康龍行天下
什麼孔子,老子,墨子,孫子,鬼谷子等等子,都是統治階級魚肉人民群眾的託詞,劃一個圈把你圈住,老老實實為他們服務,什麼勞心者智人,勞力者智愚人,禁錮你的行為規範,一切都是老天安排的鬼把戲!!
-
5 # 使用者2913915397252
三千年才出一個聖人,伏羲姬昌,孔丘。往聖,中聖,近聖。都和易經有關,伏羲制易,姬昌衍易,孔丘解易。是為三聖。這只是儒家的說法。
回覆列表
這個聖字說明了什麼,又土,就是在好幾層的地下的,實際就是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的人,也就是有罪大惡及的人稱為聖人。別以為聖人就是什麼高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