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史梨樹下
-
2 # 一枚明粉
在南方,有一座陵寢蜿蜒起伏于山巒疊障之中,又是古今罕見的“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它就是中國中南地區唯一的明代皇陵,是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的陵寢,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和母親的合葬墓,之所尊稱為皇陵,是因為一次特殊的皇位繼承。
(一陵雙冢)
1.嘉靖帝意外繼位明武宗正德皇帝是一個很不正經的皇帝,經常幹出一些很奇葩的事情來,一次在江西遊玩時意外落水,從此身染重疾,不治而亡。其沒有子嗣,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訓》裡兄終弟及的原則,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他就是嘉靖皇帝。
(明武宗)
2.大禮議之爭兒子做皇帝了,那他去世的爸爸該是什麼名分,即誰才是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圍繞名分,嘉靖帝和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展開了長達三年半的名分尊號之爭,其實在嘉靖帝由藩王去繼承皇位的路上這種褚厝就開始了,舊臣們堅持按照太子禮儀迎接,嘉靖帝堅決不從,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嘉靖皇帝)
最後嘉靖帝是在郊外受箋。嘉靖帝繼位不顧反對意見,把他父親由興獻王提升為興獻帝,不久又加封為獻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把他父親升袝太廟,並且排在明武宗之上,這一爭論最終以嘉靖帝勝出。
(大禮議)
所以原來的興獻王墓就成為顯陵了。
明顯陵葬的是明憲宗第四子,明世宗朱厚熜之父,興獻王朱祐杬。他沒做過皇帝,但因子而貴,於嘉靖十七年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駕崩,由於明武宗無子,楊廷和遵照《皇明祖訓》“兄終弟及”原則,按照長幼親疏關係,選取興獻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繼承大位。
即位不久,嘉靖帝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之間關於誰是嘉靖帝皇考問題上發生了爭執。按大臣們的觀點,朱厚熜應尊武宗之父明孝宗朱祐樘為皇考,雖然孝宗與興獻王朱祐杬為親兄弟,朱厚熜應管他叫叔叔,但叔叔和爸爸是有很大差別的,朱厚熜不樂意稱其為“皇考”。勉強糊弄了幾年,最終不顧朝臣反對追尊其生父朱祐杬為興獻帝,後加封獻皇帝,尊為“皇考”,改稱明孝宗為“皇伯考”。
嘉靖十七年,朱厚熜再次追尊朱祐杬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享太廟,排序在明孝宗之上,並改興獻王墓為顯陵。
兒子運氣好做了皇帝,老子即便是死了也跟著顯貴。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歷代開國皇帝一般人都會追尊上三代,司馬炎代魏自立,追尊爺爺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李淵登基稱帝,追尊父親李昞為皇帝,廟號唐世祖,諡號元皇帝。
光武帝劉秀是個例外,他建立東漢後並沒有追尊其父劉欽為皇帝,箇中原因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