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娟生活
-
2 # 曉波的VLOG
中國有句古老的諺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說的是集體智慧遠高於個人智慧,即便你有諸葛亮那樣的經天緯地之才,也抵不過個體實力都比你弱的一個團隊組合。著名哲學家叔本華也說:“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濱孫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
團隊精神,是一個人生活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條件,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
其具體表現為:有大局意識,善於與人溝通,能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懂得與人合作,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等。
缺乏團隊精神的人,縱然有過人的智慧、超凡的本領,也不會有大作為的,畢竟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孤軍作戰,只會以失敗而告終。
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缺乏團隊精神,這是因為他們在家裡受盡了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的寵愛,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遇到什麼困難也都有大人幫忙解決。無論大小事情,父母總是以孩子為中心,這就造成孩子自我意識膨脹,沒有團隊精神,只知道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別人,不能與人愉快地合作。這樣發展下去,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呢?
一、讓孩子樹立團隊意識。
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件靠個人很難完成的事,並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讓孩子明白“並不是世上所有的事,你都能靠一個人的能力完成”,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到團隊的力量。有了這些深刻的經歷,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慢慢樹立起團隊意識。當他們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時,就會主動與人合作,並最終戰勝困難。
二、讓孩子融入集體。
家長可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多幫助他人,有什麼快樂要懂得與人分享,有什麼不愉快要知道找人傾訴。要是孩子比較內向、膽小,家長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先讓他與親人交往,再讓他與熟悉的、興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玩耍,然後進一步鼓勵他結交新朋友。家長還可以經常帶孩子串門,或走親訪友,為孩子製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只有當孩子真正融入了集體,才會熱愛集體,才會生髮出責任感和榮譽感,才會在集體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三、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尤其是帶有競技性質的集體活動,無疑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團隊精神,也會使孩子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快樂。可能有人認為,團隊精神會影響個體的發揮,其實不然——團隊協作與展示個人才華,兩者之間並不矛盾,而且集體往往更能成就個人。即使在團隊合作中孩子充當了綠葉,也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同樣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
回覆列表
從小應該鼓勵小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好吃的好玩的教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先要懂得分享,找到分享的樂趣。當外出玩時,可以讓孩子找同齡人做遊戲,孩子越多,玩的越開心,玩完後告訴孩子團隊的力量,團隊的作用,慢慢引導,孩子自然而然會有團隊協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