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樑冕照
-
2 # 司汀一道光
從幾個視角簡單說說:
片方
對片方來講,有口碑又有流量的老戲骨貴,有口碑沒流量的老戲骨很難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有口碑有流量的年輕演員太少,還沒有口碑卻有流量的愛豆既有調教的空間又能博來關注,何樂而不為?
而且我想大多數片方也不會傻到用試鏡不滿意的流量,能被選中的人總歸是在演戲一面上有些閃光點。
2. 愛豆本人
國內唱跳市場缺失,想要恰飯就要進軍演藝圈,不然只能等著糊。轉型演員如果成功就能脫掉身上流量這一層原罪,何樂而不為?
3. 觀眾
最可能有意見的就是觀眾了。大家潛意識中總是覺得非科班出身的愛豆演戲怎麼可能好過科班出身?然而如王寶強和黃渤這些非科班出身的人,憑藉努力和天賦在演藝圈闖出一番天地的例子也不勝列舉。港片盛行時、跨界演戲的多棲明星比比皆是。唱歌和跳舞上有天賦的人本身就有著藝術靈性,這對於他們轉型演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
一部劇的好壞更多的是取決於劇情的合理性和流暢性,演員的演技出眾就是錦上添花。這兩年的新人劇,科班出身的演員辣眼睛的也比比皆是,可惜一旦有了“科班”這兩個字的護身符,好像就能夠吊打野路子。
一個人演戲到底演的怎麼樣,也是一部一部演了之後才能知道。僅僅因為他是科班,僅僅因為他是愛豆,就能預言他的演技嗎?未免有些戴上有色眼鏡看人了。
說千道萬,轉型是國內愛豆的最終選擇,是片方和愛豆的共贏之舉。而轉型成功與否,則更多的是與愛豆本人的能力、悟性和心性掛鉤。如果轉型成功,喜悅是他/她獨享;如果轉型失敗,苦楚也是他/她自己一個人的罷了。
-
3 # 娛樂仙師
愛豆火了不拍戲沒有出路,愛豆就是青春飯,年年都有新愛豆,一個比一個年輕靚麗,流量必須用起來,否則一旦沉了想浮起來就難了,不過演技還是要練的,一開始粉絲只看臉,看膩了如果還沒演技,那就沒看頭了,用愛豆的流量作為門檻,一入門,修行在個人,修的好的變成實力派,可以長長久久發展,修的不好的浮浮沉沉,最後可能就靠綜藝或者直播變現,當然前者基礎穩固紮實,後者飄搖不定,用作品說話有底氣,用流量說話容易一夜坍塌,孰好孰壞一看便知,這時候就講究自身的努力與運氣了,缺一不可
回覆列表
“愛豆火了就拍戲”,這個現象主要成因有二:
第一、國內沒有愛豆生存的土壤。日本南韓的愛豆培養工業健全而成熟:輕車熟路地打造既貼和你本人又容易“吸粉”的人設、找到適合你的妝發造型、精彩亮眼的打歌舞臺。中國的愛豆最好的出路就是藉著名氣和熱度接到影視資源。
第二、國內現在資金大批流向影視行業。2000年伊始,大量的演員發唱片、拍MV不亦樂乎,周迅趙薇都發過,因為彼時歌壇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刻。可是現在歌壇肉眼可見的糊了,歌手都去拍劇了,所以愛豆去拍戲也是他們的上佳之選。
愛豆和演員的差距在哪:
業務能力、業務能力、業務能力。
愛豆漂亮的面孔、人氣和熱度都是相比於傳統演員的優勢所在。但是業務能力是他們無法迴避的短板。演員是一個技術性較強的工種,戲劇學院、電影學院系統專業的培訓是很有必要的。舉個例子,“頂流”易烊千璽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堅持考入中戲表演系深造學習,以期未來更長久、紮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