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佬駕到

    沒有社會治理經驗,思想不開放,小農思維制約了他不能進一步往前發展。從來都是一路打、一路搶、一路殺,仕紳階級不支援,也引起了明軍將領一心投靠滿清的決心。好處獨享,分贓不均,易引發部眾離心離德;據考李闖王被殺死在咸寧九宮山時,其搶的黃金和白銀還在路上運。雖擁有百萬之眾,但絕大部分都是沒有受到訓練的、只想混口飯吃的農民組成,戰鬥精神和攻伐謀略遠不及明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職業軍人可比!不敗天理不容!

  • 2 # 風雲名人志

    中國歷史上爆發很多次農民起義,雖然轟轟烈烈,但大多以失敗而告終。農民軍規模往往多達幾十萬人,甚至到了明朝末年,第二代闖王李自成,最多時擁兵百萬,卻被二三十萬滿洲清軍在一年內盡數消滅,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闖王的農民軍沒有經過專業化的訓練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農民長期的貧窮生活,導致身體過於虛弱,且沒有軍事化經驗和意識,所以農民起義爆發時,往往只能倉促應戰,除了體力不足,心裡素質也不夠強大,往往會發生同伴一旦犧牲,精神就會崩潰或者出現心裡畏懼的局面。

    而正規軍軍隊訓練有素,身體健碩,戰略物質供給也比較充足,因此在各個方面都比農民自發組織的隊伍優勢顯著,尤其是單兵作戰能力上要比農民軍強很多。 闖王農民軍中,很多頭目指揮能力比較差

    戰場上,兩軍對壘需要成熟的戰略部署和精妙的戰術安排,否則自己的陣地一旦被敵人攻破,就無任何反擊之力。農民軍領袖往往缺乏兵法的知識儲備,在起義的時候,只是憑藉著滿腔熱血,並沒有很強的指揮作戰能力。

    而正規軍隊的將領,經過系統化的培訓,掌握了豐富的軍事理論,在戰爭中能夠巧妙而細微的發現戰場的變化,並靈活的進行隨機應變,以使得從被動到主動,這對於農民軍的衝擊能力是非常大。

    因此,農民軍會被正規軍以少勝多也是自然。

    闖王的農民軍在行軍時拖家帶口。

    農民軍部隊大多都是由農民組成,這些農民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出來造反。是因為天災讓他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到頭來卻顆粒無收,再加上朝廷沒有調來振災的糧食,或者調來了但是卻被腐敗的官吏層層剝削,到頭來只剩下一點點發給災民。農民吃不飽飯,就會到處乞討,於是農民就變成了流民,自古以來,流民都是社會的極不穩定因數。

    當李自成的部隊正在擴張階段時,這些流民拖家帶口前去投奔時,李自成照單全收。於是在行軍時,這些農民軍不僅要出擊殺敵,還要保護己方人員。看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部隊,連營百里,其實大部分都是累贅,除了沒有戰鬥力,還會在部隊受到一點挫折後,製造流言,動搖軍心。

    歸根接地,闖王李自成的百萬隊伍還是因為整體軍事素養差,不管從個人能力、指揮能力,還是從徵招兵力的管理上,都是致命的弱點。因此才會敗於只有五分之一兵力的滿清部隊之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問一下,國家承認的民辦醫學院有哪些?主要是想學口腔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