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0GROZA
-
2 # 蘭帕德海高斯
城牆級別的防護,戰術彈道導彈級別的攻擊力,全球級別的機動性,上個世紀海軍強國鉅艦大炮思維的標誌性作品,霸主級作戰平臺。雖然過時,實力仍在。
-
3 # 天邊飄著故鄉的雲
衣阿華級戰列艦達到了二戰時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16英寸(406)毫米艦炮,是一戰以來除大和級之外最大的。航速33節,是最快的戰列艦。
雖然速度快,但是衣阿華級不是戰列巡洋艦。其水線裝甲厚12英寸(307毫米)。除了大和級之外,只有英國的喬治五世級的370毫米,納爾遜級的355毫米,科羅拉多級的343毫米,黎塞留和俾斯麥的330/320毫米更厚。納爾遜和科羅拉多的主炮口徑雖然也是406,但是速度慢,喬治、黎塞留、俾斯麥的主炮口徑都是380毫米,小了一英寸。
406毫米主炮,307毫米裝甲的還有長門級、北卡羅來納級和南達科他級,但是速度不超過28節。
所以明顯超過衣阿華級的只有在防護裝甲厚度上的納爾遜級和科羅拉多級。
黎塞留和俾斯麥的320/330毫米裝甲面對380/406毫米的炮彈,防護效果差不多。但是衣阿華級的炮塔裝甲最厚達495毫米,遠遠超過黎塞留級的430毫米,更不要提俾斯麥級的360毫米了。
強大的火力,更高的航速,有利於在海戰中搶佔有利的陣位,或者選擇戰場,或者選擇不進行戰鬥。
衣阿華級的主炮是50倍口徑,俾斯麥的是34倍口徑。衣阿華級的主炮初速更高,820米/秒,射程更遠,38公里,彈頭860公斤。俾斯麥的SK C/34初速820,彈頭800公斤,射程36.5公里。俾斯麥是瞄著黎塞留設計的,二者引數基本相當。
強大的火力和高速,即使防護裝甲略薄一點也無妨。
-
4 # 貓爪鋒利
航速一流,防空不錯,火力還行,防護一般,散佈糟糕。基本大噸位上坐實二戰第二戰列艦之名,實際設計缺陷諸多,同噸位情況下不及南達。單艦戰鬥力打不過大和,綜合實用水平不及南達或喬五。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二戰時期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水面艦艇,標準排水量四萬四千多噸,滿載排水量高達五萬五千多噸,共建四艘,分別是衣阿華號(BB-61)、紐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和威斯康星號(BB-64),艦船上裝備三聯裝406毫米火炮三座共9門,雙聯裝127毫米火炮10座共20門,其他各類小型火炮上百門,還裝備飛機四架,彈射器2座,主要用於偵查。
二戰時期,衣阿華戰列艦主要參加在太平洋海區的戰鬥,作戰物件就是日本海軍,參加了包括菲律賓海海戰、萊特灣海戰,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里號,在剛剛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二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地點而聲名大震,算是衣阿華級戰列艦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衣阿華級戰列艦先後參加了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經歷了多次退役和復出的波折,終於在1981年,接受現代化的改造,加裝了8座四聯裝“戰斧”巡航導彈發射裝置、4座四聯裝“魚叉”艦艦導彈發射裝置、4座“密集陣”近程武器防禦系統。艦上設有直升機起降平臺可停放4架直升機並設有無人駕駛飛機彈射器裝備5架以色列生產的“先鋒”型無人駕駛飛機,此外還對雷達等電子裝備進行改造,使其基本具備了現代化作戰水平,一直到1989年才全部改造完畢。
改造一新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接著就參加了伊拉克戰爭,1991年1月,衣阿華級戰列艦中“密蘇里”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17日凌晨“威斯康星”號向伊拉克發射了戰爭中的第一枚“戰斧”巡航導彈。戰爭爆發後兩艘艦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導彈,2月17日還用406毫米的大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進行了轟擊。
不過因為設計思想老舊,衣阿華級戰列艦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作戰的需要,特別是曾經引以為傲的406毫米主炮,在以導彈為主的現在海戰中,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雞肋”,於是在1992年3月31日衣阿華級戰列艦最後一艘“密蘇里”號也退出了現役,標誌著衣阿華戰列艦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也是世界上最後退役的一級戰列艦。
在“大炮鉅艦”時代,衣阿華級戰列艦算是中規中矩,與同時期的日本裝備46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大和”號相比,衣阿華級明顯要小一個量級,不過在以航母為主導的海戰中,戰列艦已經悄悄的退到“二線位置”,已經不是海戰的主角,“大和”號的沉沒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過作為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即便是退役的老艦,衣阿華級戰列艦還是有一戰的能力,憑藉厚重的裝甲,406毫米口徑巨大的火炮,改進後加裝的戰斧巡航導彈和魚叉艦艦導彈,足以碾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海軍,只是美國先進的艦艇實在太多,在加上“消費比”太差,衣阿華級不得不靠邊站,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